寻找失联飞机,已然成为了一场国际级的人肉搜索。
“在海上搜救大客机,如果没有信号源,那和大海捞针是一样的。”上海海事局海上指挥中心副主任朱刚浩说,“在没有信号源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原航线区段去找,最好24小时之内找到失联飞机。”
截至记者发稿,马来西亚航空3月8日的MH370航班仍未找到,时间已经过去数个24小时!这架波音777-200型客机于0点42分从吉隆坡起飞,原计划于6点30分降落在中国北京首都机场。然而该航班竟然失去了联系。马来西亚方面称,在8日2时40分(即起飞后近两个小时)同马来西亚梳邦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失去通讯联系,同时失去雷达信号。越南方面称,飞机于起飞后38分钟的1时20分,在越南胡志明空中管制区失去联系。这架飞机共载员239人,其中机组成员12人。乘客来自14个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1名台湾人共计154名中国乘客。经确证,有一位意大利男子和一位奥地利男子的护照被人冒用登机。
几天来,马来西亚航空发出十余份媒体声明,在十余次短暂的记者会上,马航除了报告他们正在做的工作以外,未见失联飞机的蛛丝马迹。
在复旦大学飞行器研究所主任艾剑良看来,此次马航飞机失联,蹊跷前所未有。中航工业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副院长、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认为:“马航MH370失联,是个史无前例的事件。但起码有一点,就是这架飞机应该是瞬间崩溃了。”
而在南加州大学航空安全项目指导老师迈克尔·巴尔看来,找到失联飞机下落,只是个时间问题。在CNN连线巴尔时,他说:“从几年前法航飞机坠毁的先例看,一周后,发现第一片残骸;两年后,找到黑匣子;四年后,才出调查报告!现在的飞机声呐设备比几年前有很大提高,我相信会找到飞机或者残骸。”
在 3月10日失联飞机仍未找到时,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所长龙腾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在这么大的区域寻找飞机,需要时间。如果有金属残片漂浮到海上,可以检查是否该飞机的。如果飞机已经沉入大海,在雷达上就看不到了,则需进一步的细查。我认为找到飞机下落只是时间问题。”
从3月8日逐日往后看,搜寻工作强度、密度在加大,投入搜寻的国家在增多,投入的部门在增多。寻找失联飞机,已然成为了一场国际级的人肉搜索。
最高级别的搜救
最早投入搜救工作的是越南海上搜救中心。3月8日下午,越方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发来电子邮件,称失联飞机的下落可能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相邻海域。
紧接着,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兼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称,将出动全部装备、人员进行搜救。
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中国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3月9日说:“失联飞机离我空管区还有1小时30分钟飞行时间,750海里。未到中国管制区。3月8日7点国家民航总局就与相关国家联系。马航3月8日MH370航班是突然没有了应有高度,没有了雷达照射后应该返回的微波信号。”虽然李家祥当时说在北纬6度、东经 103度29分有疑似漂浮物,需要再确定,但是最终的确定结果显示,疑似漂浮物并非来自马航失联班机。
3月9日,中国“海巡31”船携带水下扫描设备前往相关海域。
同样是3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出动搜救。3月10日凌晨3时50分,比原计划提前近3个小时抵达预定海域的导弹护卫舰绵阳舰,连夜投入马航失联飞机搜救行动。与此同时,由井冈山舰、昆仑山舰、海口舰等组成的中国海军后续搜救兵力正高速赶往失联海域。井冈山舰和昆仑山舰是两艘大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是中国海军除了尚未正式形成战力的辽宁号航母以外,最大型的舰只。可以说,这两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加入搜救行列,以及中国宣布急调10颗卫星支援搜救,证明中国已经调动了最高级别的搜救资源。
正如久历海上搜救工作的朱刚浩所说:“目前中国的救援船没有热感设备,南方海域人体的热量与海水热量比较接近,也不易检测发现。”
同样前往搜救的“南海救115”船亦日以继夜地搜救。该船以夜间航速5节、白天航速10节进行搜救,使用了大功率的探照灯和雷达设备、夜视仪。海上应急救助队员夏峰说:“我们携带了手持GPS系统、罗经等设备,能在4到8公里范围内探测到180米水深。”另一位救助队员陈开昌则表示:“距离黑匣子越近,探测设备发出的声音会越响。”
“动用多艘具备声呐系统的船只,像犁地一般,分工对这片海区逐步进行全面的搜寻,俗称‘扫海’。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沉入海底的飞机主体。”CNN报道如此认为。
3月10日,越南交通部副部长范贵肖在记者会上宣布,在富国岛上的富国国际机场空管站设立马航失联客机搜寻救难前方指挥部,进一步加大对失联客机搜救力度。然而,马来西亚国防部长、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在3月10日晚些时候也说,马来西亚是主导多国搜寻救援行动的国家。他在记者会上对中国已经全盘接手协调工作一说如此表示:“中国就如同其他愿意帮助的国家一样,在马来西亚的协调下,展开行动。”
马航失联客机可能在马来西亚和越南重叠海域坠落,这让人们有理由期待马来西亚和越南两国究竟会如何协同配合搜救。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