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印度裔高管纳德拉正式担任微软CEO。不知道,闻听此讯之后,印度人民尤其是印度的IT人才是否都在欢欣鼓舞。其实,在纳德拉之前,同样来自印度的皮贾伊已经掌管了谷歌安卓。于是,有媒体称,印度基因已经逐渐渗入到硅谷。
事实上,只要稍微了解一些硅谷的现状,人们也就不会对印度裔的崛起感到奇怪。早在200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52.4%的硅谷科技公司有一位来自国外的高管和技术领军人物,印度裔占到了25.8%。而到了2012年,印度裔人才领导的公司占到了33.2%。
有媒体报道,在谷歌13名顶级高管中,印度裔占到了四个。当然,之前谷歌还是有一位华裔高管的,那就是李开复。如今,随着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想必也见不到华裔高管的身影了吧。另外,当年扎克伯格的Facebook招聘到的第一个女工程师,也是印度裔。尽管Facebook同样没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扎克伯格至少还娶了一位华裔的太太。这多少也让中国人民小小骄傲了一下。
此前,笔者与业界的人士曾经探讨过印度裔人才在硅谷成长的原因。有关专家从民族性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中国人人与人之间“拆台不补台”的内耗,导致了华裔难以在某一个行业形成团体优势。相反,印度裔之间却相互帮助,在美国硅谷已经建立了人脉资源网络。这些人脉网络资源增强了印度裔人才的职业竞争力,通过相互推介,促使更多人获得更高的职位。
这个观点颇有道理,有道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但是,如此讲究关系的中国人为什么移居海外之后反而不讲关系了呢?笔者不得而知。
不过,笔者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个人的观点。浪迹硅谷的华人、印度人才首先必须术业有专攻。也就是说,对于IT技术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就技术层面而言,华人与印度人肯定不相上下。可是,成为企业高管并不能只靠一技之长,更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软实力。两相比较,华人、印度人的优劣立现。
实际上,导致华人、印度人软实力差距的真正的原因还是语言。坊间曾有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位印度学者说:印度英语世界最正宗,英美人口音太重了……结果遭到大批中国网友的吐槽。但是,这确实是一件真实的事情。那位印度学者是这样说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英语口音太重,只能算地方英语,而印度英语才最纯正,没有口音,才称得上是‘国际英语’。”
印度学者敢于如是说,是因为英语也属于印度的官方语言。所以,印度人英语自成一派,被称作Inglish。与之有一比的,还有新加坡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人家每天沟通交流所使用的都是英语,即便有着让中国人不习惯的口音,但沟通、交流总是没有问题的。这就好比讲普通话,东北人有着东北口音、山西人有着山西口音、四川人有着四川口音、福建人有着福建口音……但依然是大家都能听得懂的普通话。
可是,中国人全民学英语,又有多少场合能够用英语沟通、交流呢?除非出国留学。所以,中国人留学美国、居留美国之后,语言依然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障碍。缺乏沟通、缺乏交流、缺乏合作,自然也就缺少职业上升的空间。
当年学习英语的时候,英语教师总会用Chinglish来形容错误的英语用法。其实,语言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约定俗成。比如,中国式的long time no see不也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同。
硅谷的华人,没有走上像印度人那样高大上的领导岗位,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问题。这个文化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国没有让Chinglish成为真正的“国际英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