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澄(左)曾是王正敏的学生与亲密助手,他认为自己在导师评选院士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却未获回报。师徒最终反目。(资料图片)
去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此外,有媒体报道王正敏还克隆国外的“人工耳蜗”用来申报国内的专利,成功获得巨额专利经费数千万元。昨天,王正敏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回应此事,称自己论文方面从未造假,做人工耳蜗只为让更多聋人获得救治,不为赚一分钱。
学术造假?
>>举报
申报院士材料造假
王正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生,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宇澄称,在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时候,他正是其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论文造假的全过程。王宇澄表示,王正敏把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以下简称《论著目录》)。
>>回应
3/4都是自著论文
昨晚,王正敏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上报的一些论文中确实有一些水平不是很高,主要是由于学生们在写论文时把他作为作者之一。中科院对《论著目录》的要求是署名论文都要填写,他就上报了这些非自己所写的论文。
至于“小品文”,王正敏承认确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但这些文章也体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学术观点,也是在要求下才放进《论著目录》中。“这是为了让中科院能够了解我,而不是我为了当院士故意作假,难道中科院看不出这些文章的水平么?”
王正敏称,在《论著目录》中,3/4都是自己正经八百的学术论文。
>>举报
抄袭导师学术成果
王宇澄举报称,王正敏的著作还抄袭了导师—被誉为“耳神经科学之父”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
王宇澄表示,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乌果·费绪教授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费绪教授的专著。
王宇澄认为,王正敏的另外两部专著《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抄袭行为。王宇澄称自己当时参与了编辑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袭的全过程。
>>回应
导师对此完全知情
王正敏昨天表示,他在一些专著中确实引用了自己在苏黎世大学的导师乌果·费绪的图片,但已经在文字中注明了图片来源,“在文字中注明图片来源,就不用在图片旁再进行注解”。
王正敏同时表示,在引用导师图片的同时也进行了部分图片的绘制,虽然有借鉴导师的成分,但也有自己改动的内容。“我的导师对此完全清楚,并为我的书做了序,对我画的图进行了高度评价。”
克隆国外样机?
>>报道
克隆澳大利亚人工耳蜗
据央视报道,1982年,澳大利亚科利尔22型人工耳蜗通过FDA认可,成为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蜗装置。王正敏作为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他最先提出了研发中国的人工耳蜗。王正敏找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范宝华,让他想办法得到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人工耳蜗样机。作为王正敏研发团队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上海听觉医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沈义虎具体负责破解国外人工耳蜗样机的芯片。这位研发人员承认,他们的人工耳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亚科
利尔公司的产品。沈义虎表示,他们通过对科利尔人工耳蜗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分析、整理,研究他们的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和结构机制,然后依葫芦画瓢做出了自己的芯片。为了避免科利尔公司找麻烦,他们在外观和线路等环节做了修改。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