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大陈刚教授谈“灵魂”
它是什么?自我意识和精神事件的集合
重量是21克吗?不靠谱
能穿越或者克隆吗?将来也许可以
现场:观众反应两极——兴趣浓Vs听不懂
灵魂是什么?这个哲学经过2000多年努力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让人类一直困惑而又充满好奇的问题,在专业者眼中会有怎样的解读?昨天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陈刚教授做客武汉“名家论坛”,带来的就是一场名为“灵魂是什么”的讲座。
这个话题虽然玄妙但却很有吸引力,到场观众将报告厅坐得满满当当,一位观众“调侃”,大家或许是冲着“灵魂”二字而来,“因为这是人们普遍关心和好奇的话题。”
关于灵魂的认识,整个人类都会处于很初级的状态,这场讲座,陈刚教授无法带来终极答案,他带来的只能是当代哲学和科学对“灵魂”问题所达到的最前沿的认识。灵魂是什么?陈刚教授认为,灵魂是附生于人脑之中的自我意识和精神事件的集合。
陈教授回顾了人类对于灵魂认识的历史。史前时期,人类对灵魂的思考开始于人类对死亡的终极恐惧,生与死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灵魂。灵魂是一股“气”,是红色的、是热的、也是“不朽”的。金字塔则反映了埃及人的灵魂思想:灵魂是一种影子般,非实体性的东西,一种呼吸的气,人死后灵魂继续存在,而且还会重新回到躯体,所以埃及人制作木乃伊,修金字塔以保存躯体。
中国古代的灵魂思想也非常丰富。“比如湖北曾侯乙墓的考古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民间的灵魂思想:从曾侯乙的棺木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灵魂守护者的形象,在外棺的一侧,开有一方小门,那是曾侯乙灵魂进出的通道。”
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学家、思想家对“灵魂”问题也都有过各自观点,而人类进入20世纪后,科学主义开始盛行,当代哲学和科学对灵魂则有了新的认识,甚至于产生了民间盛传的灵魂重量21克的说法。
听完讲座,观众的反应果然呈现两极分化,一些观众热情高涨,讲座完了还围着陈刚教授追问深奥问题,但也有不少观众认为讲座难以听懂,“太深奥了,理解的难度不小,学术性太浓,专业名词太多,听不懂。”
对话
研究灵魂,光靠物理方法是不行的
记者:为何要研究有关“灵魂”的问题,意义何在?
陈刚:现在社会物质主义盛行,大家较为忽视精神层面,现代科学兴起后,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没有精神世界,人在世时只害怕警察和法官,死后也无天堂和地狱。但事实上,人是有精神、有自由意志、有良知的,做了错事便有罪恶感。这就是研究“灵魂”的意义,即使是灵魂堕落的人,总有一天,他的灵魂会觉醒。
记者:国外曾有实验证明,人死后的体重比生前轻了21克,这21克就是灵魂的重量。现代医学的发展,能对“灵魂”有无进行验证吗?
陈刚:据我所知,西方心灵哲学界几乎没有人提到过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严谨性也值得商榷,就实验本身来说,人体减轻的21克也可能是水汽的蒸发。此外,量子力学不太适合对物质质量的变化进行论证。关于研究“灵魂”的方法,医学把人体当做物理对象去研究,神经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脑细胞,二者均是对物理层面展开研究。但研究灵魂的话,光靠物理方法是不行的。
记者:假设确有“灵魂”的话,“灵魂”与精神、意志等有无关联?如果有,是一种什么关系?
陈刚:灵魂可以理解为各种精神、心理活动的总和。但灵魂不一定能和精神、意志划上等号。我们通常说“这个人没有灵魂”,指的是这个人没有正确的、规范的、好的信念。哲学会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人有没有精神世界。
记者: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灵魂”,是否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著有《论灵魂》一书)的影响?中国人谈及的“灵魂”与外国人所谈及的“灵魂”有差别吗?
陈刚:其实古今中外,探讨灵魂的书籍非常多,流派很多,正因为对“灵魂”的探讨还没有定论,所以才有如此多的理论研究。中西方对“灵魂”的认识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例如,都相信二元论。不过西方的学术研究很具体、很细致。我国道家把“灵魂”分为两类:元神和识神。元神是一种高于肉体而可以单独存在的某种物质,可以理解为内在观点,有了内在观点才有了各种精神世界。识神是在身体大脑中形成的可以控制生命体行为的意识体,如疼痛、饥饿等。道家有言“识神褪而元神现”,意思是加强元神而削弱识神,但识神是削弱不了的。
记者:“灵魂学”或“灵魂心理学”(近年逐渐被“超心理学”一词代替),发展前景有多大?能被学术界接受吗?
陈刚:此前英美西方国家对心理学的研究以人的行为为对象,而不研究精神现象。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转变到认知心理学上来。有的学者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尝试从精神层面来研究心理学,也就是“灵魂心理学”,我觉得这是值得鼓励的,这是对目前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补充,同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看好。
互动
未来科技将会
更清楚地解释灵魂
“灵魂能穿越或者是嫁接吗?”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从事设计工作的王先生问了个有趣的问题。“灵魂的嫁接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也许不久的将来真的能实现。”陈刚教授说,“美国曾有一部科幻影片,片中人们旅行根本不用交通工具,而先对人体进行扫描,把数据传输到目的地,根据数据再‘造’一个人,我想这就是灵魂的穿越。”
学界曾有对“克隆转忆人”的探讨。所谓“克隆转忆人”就是先利用人体基因形成一个克隆人,再将本人大脑中的知识等提取出来,嫁接到克隆人的脑内。这样一来,一位八九十岁老人的生命可以以这种方式“延续”。“如果这种技术能实现,那么例如钱学森、牛顿、鲁迅等这些大家的理论体系、思想体系就能留下,不至于失传,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
“还有人们的梦境,总会产生各式奇妙的创造,但人们醒来后却不太记得梦境的内容。假设我们睡觉前戴一顶帽子,附带上很多电极,能把我们的梦境记录下来,人类的创造力将大增。”陈教授说,这些假设属于神经科学的研究范畴,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实现后会带来许多问题,就如克隆人饱受争议一样。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