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船进行神舟飞船返回舱模拟打捞演习。发现“返回舱”
船侧拦截臂将“返回舱”收入网中
龙门吊吊起“返回舱”
成功回收北海救助局供图
今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航天员穿过大气层,顺利升空的时候,在西北太平洋的一支队伍接到指令开始返航。在过去的两个月间,他们一直在等待这一时刻。他们的任务很明确:一旦“神舟十号”发射失败,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坠落入海,这支队伍需要在第一时间找到返回舱,进行打捞,快速有效地救援航天员。
他们是由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部署在相应海域上的海上应急保障队伍。自2000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已经圆满完成了“神舟二号”到“神舟十号”的系列海上应急救援保障任务。
6级海况下能打捞救援航天员
载人飞天技术高难,此前只有美、俄两国有过成功的先例,但也曾遭遇过多次失败。为了预防不测,万一火箭发射发生故障,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在第一时间里找到“返回舱”,抢救航天员,抢救航天设备,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根据航天专家分析,在火箭发射的轨迹范围,划定了6个区域,其中陆地3个、海域3个,陆地途经路线是从酒泉发射中心到连云港,地域小,应急方案比较容易实施,而海上救助则难度较大。返回舱应急溅落在海上时,着陆场系统必须具备在6级海况条件下打捞救援航天员的能力。
以“神舟十号”为例,它的发射海上应急保障任务主要集中在从发射点火到入轨的阶段,一旦火箭分离发生故障,返回舱最有可能坠落的三个区域是:连云港外的A区,西北太平洋某海域的B区,以及最远的一处,关岛以南约600海里的C区。
因此,救捞局在三处都派有救助船,A区还有一架救助直升飞机。根据预案,一旦“神舟十号”发射失败,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坠落入海,这些救助船将迅速寻找返回舱,进行打捞。
加装拦截臂 用渔网收返回舱
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12”船受领了前往B区保障的任务。
在前往目的海域执行任务之前,“北海救112”号用了将近2个月,完成各种设备加改装和训练、汇报演习。
4月25日,全船船员随船出动,到上海吴淞船厂进行设备加改装。针对打捞返回舱等特殊任务,平日用于海上救助的“北海救112”分别加装了拦截臂和龙门吊。一旦返回舱坠海,船侧伸出一个拦截臂,渔网会将返回舱收入,缩口,然后用缆绳牵引到船尾部,随后,龙门吊将返回舱吊入甲板中的固定卡槽中。
加改装结束,船员们真正的工作刚刚开始。5月16日,“北海救112”赴长江口嵊泗列岛附近水域进行为期4天的海上模拟训练,其中包括返回舱打捞训练和搜索定向仪的校标、拉距实验。
为了更好地为夜间搜寻和打捞做准备。应急训练时,更要求船员互相协调配合,甲板上三个加改装设备的操作点,需要同时操作才能把设备抬起来,让返回舱入网,而夜间的打捞,更需要熟练过硬的技术。为此,“北海救112”在各种海况下训练达14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