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厄瓜多尔,1.5:1;莫斯科机场,5:1;西伯利亚,10:1,美国内华达州沙漠,1000:1;费城的麦当劳,1000000:1。27日,《费城邮报》列举的上述数字是该报认为斯诺登可能藏身的赔率。文章说,如果押大家都认定的厄瓜多尔,你可能赢不了太多,可如果他在费城,你就赚大了。文章还说,说不定斯诺登就是奥巴马雇的演员,帮助他转移外界注意力。
“8000名人联名致信科雷亚要求他允许斯诺登避难”,“俄罗斯之声”28日称,这8000人大多数是美国人,如名导演奥利佛・斯通。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8日说,斯诺登的父亲坚称儿子不是卖国。此外,他已致信美国司法部,称如果美国政府满足3个条件,他相信儿子已经会回到美国。他的条件包括不在审判前逮捕斯诺登,不发布禁言令,允许斯诺登选择受审地。
国际文传电讯社称,斯诺登近日“现身”推特网。他不仅留言呼吁厄瓜尔多民众向政府请愿收留他,还在28日@奥巴马说,“奥巴马不派战机干掉我?好吧,他可没说不派无人机”。
相关报道:
奥巴马:不为斯诺登与俄中折腾
“这是奥巴马谈斯诺登谈得最多的一次。”美国《纽约时报》说,奥巴马27日在塞内加尔出席记者会时被问了一堆关于斯诺登的问题,而他所有的回答似乎都有意“使斯诺登的重要性最小化”,并称美国虽然对俄中蓄意帮助斯诺登潜逃很失望,但“不值当”为他牺牲美国与两国的关系。
奥巴马到底说了什么?路透社称,他在发布会上用略带不屑的口气说,“我可不会为了抓一个29岁黑客紧急出动战机”,(但斯诺登上周已年满30岁,路透社说。)“要处理引渡斯诺登回国一事,用常规的法律渠道就够了,不必不择手段讨价还价”。他还说,“我没有(为此)给习近平主席或普京总统打电话,至于原因,首先我不必这样做;其次,我们与中俄有许多事务磋商,我不会为一宗寻求引渡罪犯的个案费力折腾,我们还有许多其他事要处理。路透社称,奥巴马这番话看来是寻求向俄中施压,但又避免损及与俄中的关系。文章援引新罕布什尔大学学者史密斯的话说,“美国政府越淡化此事,就越有就引渡斯诺登达成交易的外交空间”。
法新社称,奥巴马想让外界清楚美国为了斯诺登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今日美国报》称,“不希望与俄中关键外交关系受损”是奥巴马迄今为止就斯诺登事件发出的“最清晰公共信号”。文章说,奥巴马计划今年9月访俄,没人希望在这时候为斯诺登把访俄搞砸。而与中国,美国也在准备进行高级别战略对话。
虽然美国媒体认为奥巴马对俄中的调门在“软化”,但不代表美方对此不再有硬话。美国一名匿名前情报官员对《今日美国报》说,斯诺登所掌握的一切估计已被中俄情报人员掌握,他还说中俄两国情报机构紧密联系,恐已联手盗取斯诺登的文件。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27日也给中国扣上“窃取”的罪名。他对外界对比中美窥探网络空间的做法进行了驳斥,他说:“这个星球上所有国家都在所有领域进行情报活动,中国在网络领域的特殊工作是偷窃和窃取知识产权。他们的观点是,网络空间没有规则,没有法律,也没有标准约束他们的行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8日则重申中国是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美国人故意把俄罗斯推到为难的境地”,一名匿名俄罗斯官员28日对俄国际文传电讯社说。该官员说,美国政府早就注销了斯诺登的护照,却不对外宣布。俄政府要是早知道斯诺登被注销护照,可能就不会让他飞来莫斯科了,现在这一切也就不会发生了。
“美国不想激怒俄中,但可一点不怕对抗厄瓜多尔。”《今日美国报》说。美联社称,厄瓜多尔政府本周四强硬表态,称将“先发制人”地放弃价值数亿美元的美国贸易优惠待遇。提供这项优惠待遇的美厄协议今年7月底即将到期。厄方称,放弃协议是因该协议会成为华盛顿“敲诈勒索的工具”。作为回应,华盛顿则警告基多,如果决定给予斯诺登政治庇护将使双边关系面临“严重后果”。
虽对外姿态强硬,但厄瓜多尔显然尚未有所决定。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27日在厄西部城市克维多表示,“斯诺登先生并不在厄瓜多尔领土,如果他希望申请政治避难,这是先决条件。”他说,厄瓜多尔还在研究是否接受斯诺登的避难申请,但不论通过或否决,斯诺登都必须身在厄瓜多尔领土。在被记者问及他是否已考虑把斯诺登接到厄瓜多尔或厄瓜多尔驻某国使馆时,科雷亚回答说:“没有”。
此前有报道称,厄瓜多尔驻伦敦使馆一名官员向斯诺登发放了通行证,但科雷亚说,厄政府既没授权发放安全通行证,也没授权向斯诺登发放难民许可。《纽约时报》说,虽然厄瓜多尔声称不屈从于美国威胁,但拖得越久,美国越有时间向考虑收留斯诺登的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同时挥舞萝卜与大棒,而留给斯诺登的选择也就越少。
就在厄瓜多尔犹豫不决时,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27日晚重申愿意收留斯诺登。法新社28日援引马杜罗的话说,“如果那个年轻人需要人道主义保护并决定来委内瑞拉,那么委内瑞拉已准备好用人道主义方式保护这个勇敢的年轻人。这样人类将听到真话,斯诺登所受的折磨也可以终结。”马杜罗将斯诺登事件形容为“真相的反抗”,并称此事说明美国青年人发生某种变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