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年,小米科技营收就达到宏达电的1/5。小米粉丝(简称「米粉」),透过网路在3分钟内抢购手机。创办人雷军如何点燃小米机的狂暴式成长?
2010年,小米创立。隔年推出第一支小米机,强打规格不输苹果,价格只要苹果40%的高规低价手机,采用网路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2012年,小米官方透露销售719万支手机,营收达126.5亿人民币(约600亿台币)。创业3年,营收规模已达创业16年的宏达电的1/5。
2011年底,鸿海开始接小米机订单,成长爆发力强。让郭台铭在今年初,亲自拜访这位具有潜力的未来之星。短短一年多,小米员工从400人扩增到2500人。刚迁入新办公室,员工又喊不够用了。在后进厮杀惨烈的智慧手机市场,手机业新手的雷军,硬是创造出「小米速度」。
「小米发烧友」的力量
「雷军的思路很大胆。他是用互联网(意指网路)的精神,在卖小米机,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手机晶片大厂——高通全球副总裁沈劲观察。
「小米速度」的关键,在于雷军打破传统手机品牌的销售模式。在网路上建立一个,彷彿苹果迷般忠诚的「小米发烧友」社群。「我们和苹果不同。贾伯斯是天才,他创造苹果。小米则是百万人参与的群众运动,」外界把小米和苹果相比,雷军急忙澄清。这确实是网路上的群众运动。
在小米发烧友心中,雷军的地位是如同贾伯斯一般的「神」。2年多间,小米累积超过695万名官方网站註册的发烧友。小米透过解决这群庞大发烧友的需求,进行产品「由下往上」的创新。且是按照发烧友在网路上的订单量,先收钱,才决定手机生产量,不用背库存。更透过网路进行销售,省去实体通路成本,再回馈给发烧友的手机价格。
「小米有很强的社群网路,」集邦科技记忆体储存事业处分析师缪君鼎说,小米因此省掉行销费用。「雷军在网上和用户互动,就是活广告。如果叁星行销费用佔产品3成,小米连1成都不到,」他说。
小米机每週2中午12点开放购买,每次只开放2到3分钟。在网路上排队的人有多长?雷军透露,约1、2百万人。最长的一次,排928万人。当中,只有2、30万人能买到。「这根本是飢饿行销,玩期货,」曾有网友怒批。也让小米黄牛机在网路上流窜。
以软体人的思惟经营手机
台湾手机业者是从硬体创新出发,雷军则是从软体出发,商业模式迥异。前者是工程师心态出发,以制造最佳产品为荣。后者是以网路分享为始,以贴近客户需求为终。
像宏达电的策略是「机海战术」,行销卖点是外观造型、连续拍摄、翻面静音……等功能。但小米就如苹果,一次推一款硬体。只是雷军刻意主推粉丝建议的软体服务功能,视为和用户交心的重点。
成长上不去 小米的瓶颈
小米垂直起飞,确也遇上规模的瓶颈。在集邦科技统计的中国智慧手机出货量排行,小米仍在10名外。
雷军心中清楚,喊出「今年要扩大销售量到1500万支」。这代表,年成长率要超过百分之百。缪君鼎指出,雷军走电子商务通路,巧妙避开库存、仓储等成本。但手机量要有突破性成长,仍需靠一般开放市场、电信等实体通路,才能接触到另一群庞大的购买族群。
但有趣的是,雷军对于未来成为销售量第一的中国品牌,竟不甚热衷。「在中国的企业,讲的都是科技报国(笑)。要当龙头冠军。我们不是啊,我们只要幸福就好,」雷军的回答很不像科技厂老闆。
「你觉得哪个老闆最幸福?应该不是郭董(郭台铭)。一定是巷子里开餐馆的老闆。自己喜欢做菜,看大家吃,你说好吃,就给你打个折,」雷军说。「我们不想当大餐馆!就想做巷口的小餐馆老闆。就只想怎样把产品做好,怎样让一大群人参与。」
但现实是,目前快速爬坡的小米,所有的利害关系人都要它继续往上冲。如何掌舵「小米速度」,恐怕是雷军马上要面临的挑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