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院长饶毅:中国科研一直捡别国成果的面包屑 |
www.sinonet.org 2012-06-27 网易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核心提示:饶毅认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学界、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核心技术。以药品为例,迄今为止,中国绝大部分药是西方发明的。
饶毅其人 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先后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07年9月全职回国。
饶“议”有理
“儿子、女婿”应该一个样,海归博士也应该从助教做起,科研教学两手抓
海归推动科改,必须要形成关键多数,没有做到只能离开
有自信的年轻人,应该无论社会如何喧哗都有自己长远追求
中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可以一步步地往更好的方向走
金融比科学更重要? 没有硬实力不能主导软实力
在没有掌握前沿科学的情况下,不可能凭空靠金融等手段维持国家强大
饶毅清楚地记得自己这代人科学生涯的起跑线,“是1978年初,以郭沫若名义撰写的《科学的春天》、徐迟采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先后发表,激励了一代中国人投身科学。”但当他30年后放弃美国优厚的职位和待遇,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却顿感时过境迁,“前几天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只有新华社发了很短的消息,社会上、即使在科研单位似乎也鲜有反响。这与30年前的全国科学大会引起的举国皆动不可同日而语。”
饶毅发现,科学遭遇的不只是冷落,简直是冰水,“有时髦的经济学‘讲家’――经常在各种场合讲经济学的所谓专家,最近表示,中国不用发展科学,中国应该只发展娱乐和服务行业,这是中国发展关键所在。从老师到家长,很多人都认为年轻人不必学科学而应该学金融。”更让他觉得哭笑不得的是,“我听说还有少数小学生甚至认为做贪官是最好的。”
在这种“中国用不着做科学,抄别人专利也能发展”的论调中,日本成了“不发展科学,也成世界经济强国”的例子。针对这种观点,饶毅认为,“所谓日本科学不好而经济发展很好,根本是误解。”饶毅指出,日本科学不如美国,但比中国好多了,日本1949年获得首个诺贝尔奖,迄今已有约20位获奖人,中国还是零;生物医药研究方面,我们不如日本1980年代的世界地位,那时日本已有几个诺贝尔奖级的项目;日本有年销售近160亿美元的武田公司,而中国的世界级大药厂数量为零,这正是因为日本生物医学研究优于中国。
日本所谓不够强是与美国比起来说的,日本技术创新还不够多,有些领域还受制于美国,不能完全掌握产业的发展,所以它也无法靠调节金融来影响世界。调节金融的基础是国家有硬实力,没有硬实力不能主导软实力。
“如果我们讥笑日本没有科学,那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是更差者笑话较差者。”饶毅认为,“中国后30年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原创技术,没有科学研究做支撑,无法顺利解决。在没有掌握前沿科学的情况下,不可能凭空靠金融等手段维持国家强大。”
“面包论”仍适用 人家不研究我们就没办法
“难道我们总是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并因为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富裕吗?不要忘记,面包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
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导致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导致国家强大,这是现代大国崛起的必然规律。让饶毅忧心的是: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的中国,学界、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核心技术,“有些信息企业的发展,是在中国政府特殊的保护政策下获得的。迄今为止,我国绝大部分药是西方发明的。像肝炎等病,中国有近亿患者,而西方发病率低,因此并非研发重点。人家不研究,我们就没办法了,因为没地方进口了。”
饶毅坦言,自己对中国科学的看法与对中国的看法很相像,“对远景乐观,对现状很担忧。”他认为,中国的自然科学学科已经“脱贫”。
但重大的科学工作少,原创性科学研究对产业和经济影响小。中国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目前的水平不仅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也低于中国的历史记录,低于国家科研经费的增长,低于人民对科学的需求。
饶毅现场引用了1883年美国科学家罗兰的文章:“如停止科学的进步,只留意其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因为他们只满足于应用,却从未追问过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因为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难道我们总是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并因为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人更富裕吗?不要忘记,面包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
饶毅更在现场意味深长地反问:“因为我们有百度,可以搜索更多的‘面包屑’,就以为我们的科学更发达了?”
论文数量不代表质量 选人才不能异化为“选刊物”
科学上数量第一第二都没关系,关键是质量,质、量之间的差距越大问题越大
中国科学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饶毅语出惊人:“就生命科学领域而言,相对水平低于美国1910年水准。那年,摩尔根发表了对果蝇白眼突变分析的论文,一个学科――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在美国被奠定,我们迄今没有这样的成果,没有这样系统性的学科建树。”
在中国的论文数量上,饶毅做了一回说破“皇帝新装”的人,指出国内出于“论文崇拜”、“国际期刊崇拜”,竟供养了大量“傍名刊”的国际骗子。最近有英国《自然》杂志集团下的一家媒体提出一个“妙论”,说中国科学论文发表量是世界第二,相应地证明中国科技水平世界第二。
饶毅表示:“实际上,英国杂志《自然》为了赚钱。近几年出版了一本《Nature Communication》的杂志,这份杂志明确表示,凡是没有造假的文章都可以发表。还有前几年另一家国外出版社出版的《Plos One》,这些以版面费牟利的杂志,收到大量中国投稿,所以短时间内,大量来自中国的论文发表在nature集团的杂志上,发表量急剧升高。国内有些机构、部委竟将发表在这样刊物上的论文计算在有关统计中,nature这样宣传就是吸引你们来发表。”
回国五年,饶毅在各地科研院所大学看到的现况尤为惊心。随着经费的增加,中国科学界不再致力于先进仪器的研发,而是花高价购买国际尖端仪器装点“先进实验室、研究所”的门面。“过去几年,中国科研经费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两倍于GDP增速。有些单位竟然用买断国外某种仪器的办法当个短暂的“世界第一”,其利润还来不及抵债,所购的仪器就被更新换代。不少国际著名科学资助机构到中国来之后都感慨,你们中国太有钱了。”
饶毅指出,当代中国科研不仅与世界,即使与上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60年代的两弹一星,70年代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等近代辉煌相比,也有相当大差距。
“即便与国家投入的经费增长相比,我们也有距离。”饶毅做了一个比较:过去几年,中国科研经费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两倍于GDP增速。经费增加后,成果数量确实增加了,但质量的增加非常有限。
同时,“山寨中国”也令饶毅对当下的科研水平感到失望:“在应用方面,我们希望科学研究能帮助中国产业从目前的加工、拷贝、山寨、盗版走向自主创新,对得起纳税人的合理要求。”
“在科学领域,数量第二、数量第一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质量。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差距越大,问题越大。从科学来讲,质量最好的人功劳最大,其他人只是辅助者;从应用专利而言,首先获得发明和专利的人最能赢利,其他人的改进和应用只是得小钱。所以在科学技术方面,数量常为质量‘打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