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小潜艇,张五一要在下个月交货。
在这间破败的厂房里,张五一今年要交付三艘小潜艇。
文/记者 龚平 实习生 黄曼 图/记者 何晓刚
“师父”李玉明造潜艇时,
张五一是个“打酱油”的
在汉阳红光路谭李湾,有一间上世纪80年代的厂房,它是张五一的潜艇组装基地。漏风的窗户、斑驳的墙面,让你无法与造现代化的潜艇联系到一起。厂房中央立着一艘红褐色的封闭船体,形似大茶壶,四周焊花四射,这就是张五一将于下月交付的第二艘潜艇。据了解,该艇出厂价在20万元左右。
记者见到张五一时,拖着一瘸一拐的双腿,在厂房里来回指挥,并不断接听电话。
“潜艇工厂”有工人10来人,厂长张五一和技术员有单独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是个废弃平房,有一间教室那么大,5张办公桌上只放着一台老式的台式电脑,没有空调,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挂着一块红色的塑料布挡风。
提起那条瘸腿,张五一笑称,在造潜艇期间,他在家换灯管时摔了左腿。医生说,骨折了,至少躺3个月。因惦记着造潜艇的事,张五一哪管什么医嘱,没几天就下了床,一直瘸到现在。
此前有媒体报道张五一时,介绍他是中国民间造潜艇第一人李玉明的弟子。张五一笑着说:“其实,最初我也是一个看笑话的!”在李玉明造潜艇时,自己也挤在人群中看热闹,与李玉明并不熟悉。
第一次看到李玉明靠敲敲打打造潜艇,张五一的第一反应是:“就这样造潜艇,完全是鬼闹,不是搞笑吗?”但他仍然感激李玉明把他带上了这条路,而且他现在制造潜艇就用到了李玉明的鳍板专利技术。
张五一今年37岁,最高学历是高中,下岗前在武汉一家纺织机械厂上班,现在的破厂房就是当年他上班的工厂。得知他要造潜艇,留守人员便宜租给了他。
在张五一造潜艇之前,他和船最亲密的接触是焊接过玻璃钢船体。他明白,靠纯手工敲敲打打,肯定造不出合格的潜艇。
与大家光看热闹不同的是,张五一捕捉到了另外的信息:小潜艇其实有很大的市场,一旦研制成功,商机无限。张五一最初掏了3万元,资助李玉明研发,但3万元造了几个沉到湖里的铁砣砣之后,连泡泡都没冒一个。
张五一还是决定下大本钱造潜艇。他掏出了全部家底,并四处借钱,后来朋友看到他都绕道走,“都被我借怕了”。张五一统计了下,前前后后投进去的钱有300万元。
张五一执着造潜艇
小潜艇增加新功能
可加装机械臂
还能水下摄像
张五一向记者介绍了制造潜艇的总工程师李老师傅(应本人要求,总工李师傅为化名)。李师傅,今年已经68岁了。
李总工先头也是一名看热闹的群众。李师傅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从事船舶制造工作,对潜艇有所了解。他说:“愿意帮他们,不为钱,而是被张五一这个年轻人不怕苦,不怕难,敢闯敢干的精神打动。”“当时看到他们一次次失败,连制作方向都错得离谱了,作为一个知情人不说出来,不帮他们,不忍心。”
李师傅说,因为住得近,经常去看他们试水。有时秋天了,气温很低,看到张五一一个人穿着个短裤头,泡在水塘里,调试设备,一会上一会下,“一个年轻人,能那样吃苦,真不多见。”
在李总工的带领下,记者进入到潜艇内部探底。圆形的进口刚刚容一人进出,下到舱底,空间狭窄,仅容两人站立。正前方有个巴掌大的玻璃观测孔,面前是一排控制阀。李总工说,“操作很简单,一教就会。”排水阀门,进水阀门,方向舵,打开排水阀上浮,打开进水阀下潜,方向舵管左右。
在潜艇舱门边,还有一个抡式阀。在紧急情况下,开动抡式阀,可以丢下压载潜艇的重物,迅速上浮。
这艘潜艇还具备多种功能,艇身前安装了机械臂,可以进行海底捕捞。此外,他们还根据客户需要,可以在潜艇的前方加装水底摄像设备,可将视频画面接到舱内,监控海底情况。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