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宣布,以基因混合技术首次培育出3只猿猴。图为其中两只以基因混合技术培育出的猴子,左为陆夫(Roku),右为赫克(Hex)。(法新社)
(明报制图)
美国俄勒冈科学家宣布,透过混合6个恒河猴的极早期胚胎,首次成功培育出3只「基因混合」猴子,有望为医学研究带来重大突破。研究报告将于最新一期权威生命科学期刊《细胞》刊登。不过有专家担心研究或为复制人开路,亦有动物权益组织批评犹如炮制「科学怪物」,质疑科学界漠视动物权益,担心基因改造后果难料,可能令实验动物受苦。
科学家以「嵌合体」(chimeras)称呼他们炮制出来的「基因混合」猴子,意指是由基因特征不同的细胞混合发展而成的动物。一般动物只会含有来父母两者的基因物质(1套独特基因),但在今次的研究中,诞生出来的「基因混合」猴,身体内却有来自6套细胞的独特基因。
来自6套细胞 胃与肺基因或不同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成功从6个刚形成不足4天的恒河猴极早期胚胎细胞,抽取干细胞,再将它们混合成为一个胚胎细胞。这些干细胞仍处于全能状态(totipotent,仍能发育成各类细胞的状态,见特稿),并无互相排斥。研究员将混合得来的胚胎细胞,植入母猴体内,成功诞生3头健康的雄性「嵌合体」恒河猴Roku、Hex和Chimero,们体内有6套DNA基因特征不同的细胞共存,意思是说,猴子体内的胃部与肺部细胞组织,可能有 两套完全不同的DNA。研究员解释,分别来自6个胚胎细胞的干细胞,不会融合为一体,但可以并存,发育成不同的组织与器官。
曾成功「嵌合」老鼠研糖尿
过去科学家已能培养出「嵌合体」老鼠,透过混合两个或多个受精卵,又或以实验室培育的干细胞注入老鼠胚胎细胞,培育出剔除了某些基因的老鼠,用作科学实验,研究诸如痴肥、心脏病、焦虑症、糖尿病等的成因及疗法。科学家曾以同样方法,尝试培育「嵌合体」猿猴,不过猿猴胚胎均无法与人工培育的干细胞结合,直至今次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采取新培育方法,方取得成功。
盼助研究培育器官
带领研究的科学家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称,这是重大的科学突破,显示要结合灵长类动物的细胞,需要在活体胚胎的细胞仍处于发育最初期时进行。米氏称,如果要将干细胞治疗作广泛临 应用,必须先知道灵长类动物细胞的能力与限制,亦需要用上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不能仅在老鼠身上进行测试。恒河猴曾被用作研究爱滋病药物,以及研发狂犬病、天花、小儿麻症疫苗等,米氏指出,新技术有助研究改良试管受精,以及透过干细胞培育器官等。
不过有关研究亦引来道德争议。英国废除活体解剖联盟(BUAV)称,研究利用有高度感受能力的灵长动物进行研究「令人非常不安」,担心这些猿猴会被用作进行何种实验,亦担心这些基因改造动物,会出现与医学研究无关的严重畸形而受苦甚至死亡。有专家甚至担心,新技术会为未来创造复制人开路。
法新社/每日邮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