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现唯一人类在恐龙遗迹长期生活的直接证据 |
www.sinonet.org 2011-10-16 新华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美国的科学家15日在中国地质学学术刊物《地质通报》上发表论文称,在中国重庆市綦江县老瀛山莲花保寨发现了中国古人与恐龙足迹共存的实证,这是世界上截至目前,唯一一例人类在恐龙遗迹上构建居住所并长期生活的例证。
论文作者之一邢立达对新华社记者说,“莲花保寨除存在大量多样化的恐龙足迹之外,还有保存完好的要塞结构和历代题刻,构成了中国古人在恐龙足迹化石点上长时间生活的直接证据,这一时段可能长达700多年。而莲花保寨的泥裂、鸭嘴龙类足迹和波痕被引申为荷叶叶脉、莲花和水环境,‘莲花保寨’因而得名。”。
“这项研究表明恐龙足迹参与了中国部分古地名、民间传说的形成,这些古地名、民间传说或可成为寻找恐龙足迹的重要线索。”邢立达说。
邢立达目前正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一论文由邢立达、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的阿德里安娜・梅尔和首都博物馆考古学家陈郁共同署名发表。
论文称,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是中国西南地区中白垩纪地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约有350至400个恐龙足迹。其恐龙足迹形态有多种不同的保存方式,其保留方式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恐龙足迹化石点。以目前发现的莲花卡利尔足迹为例,保存方式包括凹型足迹、凹型足迹幻迹、凸型足迹、多层踩踏的凸型足迹和三维保存的立体足迹。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足迹位于一处有人工建筑遗迹的马蹄形山腰绝壁的凹槽内,当地居民称该处遗迹为“莲花保寨”,并传说这里有莲花、荷叶的痕迹。莲花保寨的得名与历代古迹遗存并无直接干系,而是源于居民的对寨内恐龙足迹的观察。
“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有趣的遗迹,都被居民与莲花结合起来。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被引申至水环境,泥裂被引申至荷叶的支脉,酷似莲花盛放的花瓣的鸭嘴龙类足迹被引申至莲花,恰与‘地涌金莲’的神迹传说不谋而合,而洞内顶壁多处保留完好的波痕、雨点、虫迹等相互交叠绵延,给予古人‘莲叶何田田’的想象空间,也拓展并加深了古人对‘莲花’这一意象的认定。”邢立达说。
陈郁说,巴蜀地区自古就是云南、贵州以及缅甸、越南与中国中原地区乃至西域中亚一带贸易往来的交通枢纽,佛教信仰极为兴盛,对佛法象征的“莲花”这一意象的认知深入民间。在地理要冲、物产富庶、兵燹频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民间对心灵信仰的追求和安定生活的期冀也更为强烈,这也是保寨以“莲花”为名的原因之一。
“这些原因使得居民从水的意象发展到荷叶、莲花,继而发展到佛法护佑的完整想象,使得莲花保寨的传说在当地流传至今。”她说。
綦江位于西南边陲之地,自古以来兵祸不绝,多寨堡要塞,历史上多有文献记载。莲花保寨旧名“莲花洞”,又名“飞龙洞”。据县志载,这一带汉唐以来一直是当地百姓避乱栖身之地,史载清军唐炯部也曾驻扎此间、并曾与太平天国石达开部血战。
寨内恐龙足迹附近保存了多个不同朝代的石刻,其中有确切纪年可考的最早题记出自南宋(1127―1279年),是莲花保寨化石点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时值南宋末年,这里很可能是当地民众躲避蒙元军队的避难所。清道光19年(1839年),负责编撰綦江县志的官员查阅前代古籍证实了这段历史,并同样留下了石刻。清同治元年(1862年)5月,命名为莲花保寨,意为“有莲花存在的或为莲花所护佑的山堡寨垒”,题刻寨名和年月的门楣石刻至今尚存。
著名古典学学者阿德里安娜・梅尔说,莲花保寨的情况再一次表明,恐龙足迹参与了中国部分古地名、民间传说的形成。因此,一些特定的神迹,如“石生莲花”“地涌金莲”等,以后都很可能会成为寻找恐龙足迹的重要线索。
她认为,綦江莲花保寨长达700余年的人文古迹,与各式恐龙足迹共存的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其罕见,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和谐新概念,对提升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国家地质公园的品位有着重要意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