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数码科技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怒江水电站为何应缓建?当地地质构造不适合建(图)

www.sinoca.com 2011-02-25  发现者  [复制链接]  字体:

  导读: 水电以其自身的清洁特性成为有替代火电等能源的趋势,今日国家能源局透露将开发怒江在中下游大兴水电。尽管怒江拥有世界级的水资源,但有大量学者专家认为怒江因地质地貌、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兴建大坝,再加上怒江的地理位置并不利于电力的输送,水电站的开发势必影响当地的环境,怒江电站开发应慎行。

  ★地质构造:不适合建水电站

  从怒江独特复杂的地质背景、从本区地质灾害的严重性,以及它们对梯级大水电站的可能影响来考虑,怒江上建坝存在地质风险:怒江断裂带是整个河段的主要断裂,这也是制约水电梯级坝址选择、决定梯级电站安全的主要地质因素。

怒江地区具有地质脆弱及不稳定的特殊性质、怒江断裂带为活动深大断裂带、怒江为断裂河流。

  地质破裂:怒江地区有30多个小破裂面

  怒江地区地质脆弱,河流中下游地质构造复杂。怒江断裂带为整个河段的主要断裂,在怒江上建梯级水电站,筑拦江大坝必然要横跨断裂破碎带,而怒江大断裂是一条仍在活动的断裂带。据统计,在怒江流域的多数横剖面上,能见到怒江大断裂和宽度在100米以上的大断裂2至 3条,以及几个至30多个的小破裂面,整个构造破碎带的宽度在400至1000米,这样的构造使得在怒江梯级开发水电可能加大地质灾害风险。

  地震活跃:100年来怒江周边强震不断

  西南地区的大地震与云南的强地震近100年来都在明显增加,近60年来,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正处于大地震的高发时期。其中,1950年西藏东部8.6级特大巨震邻近怒江,1976年云南龙陵7.3级地震、1988年云南澜沧江7.4级地震、耿马 7.2级地震、1995年中缅交界7.3级地震、1996年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在怒江或其附近地区。

  怒江地区是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地震等级为里氏7~8级区,且频繁发生。由于怒江断裂带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区内活动最强、破碎最烈最近新构造运动加剧,地震、地质灾害有明显增强之势。极端气候、当代构造活动、地震的相互作用,都使得重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的设想是:怒江干流将建13级水电大坝,全梯级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029.6亿千瓦时。

  泥石流多发:目前有762个滑坡泥石流点

  怒江地区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怒江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1995年版的《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早已把从六库到马吉的怒江地段定为以泥石流为主的“重度发生地区”,怒江地区是潜在灾害组合类型及致灾危险性大的地区。2010年8月18日该州贡山县普拉底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该州州委书记段跃庆曾表示,目前怒江州还有762个滑坡、泥石流点。

  怒江中下游地质构造复杂。怒江断裂带为整个河段的主要断裂,是制约水电梯级坝址选择、决定梯级电站安全的主要地质因素。

  灾害链作用:放大地质灾害的破坏力

  气象因素、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等多种因素往往纠结在一起形成灾害链,放大灾害的破坏作用。若其中一个水坝――特别是上游大坝――破损,数十亿立方米携带大量泥石的江水沿着基本上笔直、狭窄、高坡度的怒江河谷直泻而下,将对下游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此外因水库高坝蓄水引起的库区岸坡不稳定,则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滑坡。滑坡造成的库区涌浪,不但对大坝构成威胁,还可能形成堰塞体,对水利工程和沿江下游形成威胁。

  ★ 生态环境:脆弱不堪承受开发

  目前中国的绝大部分河流都已经进行了水电开发,只有怒江和雅鲁藏布江还保持着原始生态,这种原始生态的价值很难用简单的经济数据进行估算。

怒江流域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怒江属世界自然遗产地区:下游30公顷野生稻是珍贵基因库

  怒江所在的“三江并流区”内,有170万公顷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地区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0.4%,却拥有全国25%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动物,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由于地理上的封闭性,怒江全流域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基本完好。怒江下游30公顷野生稻,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野生稻种群,是重要而珍贵的基因库,中国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将以此为基础。怒江是“三江并流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怒江进行十三级水电开发,将改变自然河流的水文、地貌及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将影响和降低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以及自然美学价值。目前的怒江水电开发规划中对西藏境内的怒江干、支流的人文、地质、地貌、灾害、环境、资源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将对怒江中下游水电站带来隐患

怒江是一条国际河流,水能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

  建大坝或破坏当地生态:水电开发将引发高耗能产业

  水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模式,但对怒江地区来说水电站的建设不但会破坏当地生态,而电力的输送又将带来一些高耗能企业。怒江峡谷地处中缅边界的横断山脉腹地,电力东送势必要付出高昂成本,必须通过高耗能产业就近消耗一部分电能,才能有助于实现水电利益最大化。事实上,怒江水电开发的前景已经开始吸引高耗能产业落户怒江。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动工兴建:兰铅一期10万吨电锌项目已建成投产,兰铅二期10万吨电锌、3万吨碳酸锶、16万吨尾气制酸项目和180万吨干法水泥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泸水工业园区的高耗能10万吨工业硅项目已开工建设。而这些高耗能产业一旦全面上马,有可能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损害

  水电站的建设将极大的降低怒江品质和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使得其和长江、澜沧江一样,丧失独特性、真实性、自然性和完整性。

  怒江地区水电规划项目曾受联合国遗产大会警告

  2003年,《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后,“三江并流区”曾连续4年被联合国遗产大会“警告”,列入重点监测保护项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指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正在规划的水电开发,被改划边界以适应开矿、建大坝等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在对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的报告中中国曾表示,中国对遗产地的保护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在遗产地内进行水坝建设和采矿活动。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前夕,云南省政府还曾宣布,在该省境内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区域将坚决“不建电站不开矿”,实施重点保护。

  ★结语

  怒江水电站开发很早就被提上日程,但因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且在环保方面出现巨大争议,因此应慎重科研、科学决策。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对怒江生态考察报告认为,水电站开发应把生态成本计算在内,本来就很脆弱的怒江中下游生态,应得到更多的保护而非破罐子破摔地"开发获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日本一家动物园突发大火 约300只动物死亡(图)
下一篇:世界变化快:从上海到迪拜开发速度令人吃惊(组图)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财经证券] 中国地质勘探投资激增10倍 每年花三·[环球军事] 截流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 中国掐住印
·[大陆] 西藏开建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雅鲁藏布·[国际] 金正日再次露脸:视察建设中的熙川水
·[数码科技] 中科院:网帖“高铁将引起地质灾害”·[大陆] 大坝委主席回应三峡加剧地质灾害:均
·[大陆] 中国高铁——正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大陆] 云南特大地质灾害:短短几秒钟什么都
·[大陆] 中国今年大灾频繁 地质专家痛批五大·[大陆] 广东肇庆地质灾害致7栋居民楼全都倒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贫穷国家美女多 带你探秘亚洲最贫穷的老挝(组图)
贫穷国家美女多 带你探秘
实拍曼谷的堕落生活 小姐古典按摩服务周到(组图)
实拍曼谷的堕落生活 小姐
妻子为上位与校长开房偷情 丈夫看视频崩溃(组图)
妻子为上位与校长开房偷情
河南母猪竟然生下“猴崽” 主人看得心惊肉跳(图)
河南母猪竟然生下“猴崽”
郭伯雄曾摇头叹息:有一两件事跟组织讲不清楚(图)
郭伯雄曾摇头叹息:有一两
全球“最棒”十大城市出炉 第一名就在亚洲(组图)
全球“最棒”十大城市出炉
街拍风情万种的重庆辣妹 身材窈窕令人垂涎(组图)
街拍风情万种的重庆辣妹
揭秘漂在北京的悲催生活:看看开支有多惊人(组图)
揭秘漂在北京的悲催生活: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