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远对岩画中的人像有两种猜测
位于粤桂交界处偏僻山乡道路一侧的一块巨石上,近日发现一处罕见岩画,岩画中有人、马以及星座图案,还有一些类似文字的图案。特别令人惊奇的是一幅人像图案:头部似戴有“头盔”,头盔一左一右插有两根“羽毛”,中间一根天线状物。有专家认为此人像图案颇似影视中戴着头盔的外星人,也可能是古代百越土著首领图像,更有专家说,岩画是古代劳动人民确定时间和南位的定时定位器。据悉,该岩画已列入罗定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广东省重要文物新发现”。
现场所见:石面上有不少图案
岩画位于罗定市泗纶镇分会村一座名叫火窑岗的半山上,这里距离广西仅三公里。在一条小溪两旁,两块巨石隔溪相对,当地人称为“公婆石”,岩画就在这“公婆石”其中靠路边的一块上面。另一块在小溪对面,据当地群众说,由于地势险要,巨石被野生藤蔓缠绕,无法寻找是否还有岩画。
羊城晚报记者见到,岩画所在的巨石为不规则形状,简单目测巨石长约14-15米、宽约6米、高度约10米左右,由于村民在巨石旁修路堆土,原本突兀难攀的巨石变得低矮了。有村民说,泥土填埋了巨石的“下半身”。陪同记者前往采访的罗定市博物馆前馆长陈大远告诉记者,由于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村民文物意识提高,于是向他们报告了岩画情况。
记者跳上石面,果然发现不少图案。最多的是圆圈中间加一个点的星座图案,数了数,看得清晰的约有12个,大约构成一条线状。动物图案有一个,是匹马的造型,陈大远说这匹马很像新疆岩画马的画法。人形图案有三个,其中最清晰的一个看似头戴“头盔”,顶部画有三根线条,两根分向左右,中间一根似天线,顶端有一小球。面部眼睛、鼻子依稀可辨,额部画一个圈。此外,还发现一些类似文字的图案。
记者在分会村采访了几位上年纪的老人,70多岁的沈广泉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就知道有“公婆石”,“上面的公仔早就有了,我太公也不知道画是谁作的,旧时曾有人偶尔会到那里烧烧香,拜一拜那块石头”。
大胆推测:是羽人或外星来客
陈大远曾是罗定市博物馆馆长,对罗定的历史文化有着相当认识。他说,“公婆石”岩画既没有文字记载,又没有参照物,而且雕刻手法原始古朴,加上内容反映原始祭祀场面,所以推测其为史前岩画。另外,“公婆石”岩画的线条雕凿痕迹并不深,有专家欲用纸将岩画拓印下来,但由于凿痕太浅无法拓印,“估计岩画是用石器等钝器工具凿刻”,陈大远说:“因此,推测岩画是石器时代创作”。
岩画上的奇怪头像究竟描绘什么人物?陈大远有两种猜想:一是描绘“羽人”;二是描绘外星来客。
陈大远分析说,岩画人像的头部左右似插有两根羽毛,就其形象可称为“羽人”,在罗定出土文物中较少发现类似图画,倒是罗定博物馆珍藏的铜人首柱形器的头像与岩画的“羽人”非常相似。记者后来回到罗定博物馆馆藏室,见到1983年罗定县罗平镇背夫山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一件铜人首柱形器的头部真有点像岩画“羽人”头像,该铜人头部为圆颅、凸目、高鼻、无耳,柱体上端有一“王”字形图案,头顶留有一个孔,“不知是否也是用来插羽毛用的?”陈大远说,据此推测,“羽人”很可能是古代百越土著当“王”的人物,古人将其作为一个神的化身。
“岩画人像描绘外星来客”是陈大远的大胆猜想。
另有看法:“天线”可能是定南针
“这有可能是当今发现远古最早的‘定南针’”,广州五羊天象馆常务副馆长韩东山从天象学的角度考察岩画后发表另一番看法。他认为,这块红砂岩巨石被当地人称作“公婆石”,其上部分叉为一大一小两块石,其底部为共同石基,从天象学角度来看,整块大石具有天文坐标意义,这是颇佳的观测天象点。韩东山测算后解释说,岩画石位于阳谷之中,阳石斜面朝东向阳,正中刻有日月图案,接下来是子午水坑,坑底对角线与子午线吻合,立夏那天的太阳会在午时开始正射在太阳图标中心点;立冬那晚的月亮会正射月图案中心点。正交子午时的日月之光将会垂照在小水坑上,正好可以像镜子一样反映日月。韩东山推测道:“这天象巨石是远古三苗百越人用于确定标准时间和南位的定时、定位、定历法的巨型石器,亦即汉书所说的‘交趾于南乃万世基址’的同义。”
对于岩画上面的人像图案,韩东山说,其头盔顶的“天线”直指正南方向,有可能是当今发现远古最早的“定南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