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布下露出苹果的标识(新浪科技配图 李少宇/图)
陆家嘴店周边场景(新浪科技配图 李少宇/图)
苹果上海陆家嘴店:工人们仍在施工(新浪科技配图 李少宇/图)
几个月来,陆家嘴环形天桥下、ifc国金中心边的下沉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神秘的圆柱形建筑。上周,这座建筑外的巨型喷绘红色帷幕拉开了小小一角,露出大半个白色的苹果标志。是的,在北京开出中国第一家Apple Store(苹果零售店)后,这里将开出上海的第一家Apple Store。没去香港,先来上海,这一消息让申城众多电子潮人和数码发烧友为之雀跃。
记者经多方打听后了解到,该旗舰店耗资过亿,阵容豪华媲美纽约旗舰店。与此同时,位于淮海中路香港广场的另一家Apple Store也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之中,不排除两家店铺同时开张的可能性。
[晨报探秘]
陆家嘴店:外墙玻璃单块就150万元
全世界只有在纽约第五大道边的Apple Store旗舰店,才能看到全栋由强化玻璃制成的玻璃建筑,那里甚至被列为全球第28名受欢迎的摄影地点之一!但很快,上海的陆家嘴也将矗立起一座造型别致的玻璃建筑。
苹果方面曾表示,上海的Apple Store将会令世人震惊。尽管仍被藏匿于红色幕布之下,但“苹果迷”一眼就能看出,这家店铺采用了和第五大道店非常近似的结构,其规模也可与之媲美。知情人士透露,位于陆家嘴的这家Apple Store将在地面上方建造入口处,打造一栋全透明的玻璃建筑,而店铺的主要区域则位于地下,共有两层,光线将通过玻璃房子直接照入地下,富有未来气息。据悉,该店铺的面积或将达到2000平方米左右,远大于Apple Store北京三里屯店。
为了打造这样一家博物馆级的零售店,苹果方面可谓不惜重金。一位参与工程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单是这座玻璃建筑的投资就已过亿。整个玻璃建筑将由高科技钢化玻璃制成,不仅十分坚固,且具有防紫外线、防辐射等功能,每块要价在15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建设过程中,曾有一块玻璃从高处坠下,结果一点都没有损伤。”此外,店内还将铺设众多钢化玻璃作为阶梯等,这些玻璃同样价值不菲,据说每块均价也要几万元人民币。
目前,整个玻璃建筑已经建设完毕,进入内部装饰阶段。据透露,店铺内部也将根据纽约旗舰店的设计,安置玻璃旋转楼梯,并采用木质方桌与球形座椅的经典配置,打造与全球一致的店铺风格。
一天有400名“粉丝”围观
只不过揭开了红色帷幕的一角,众多“苹果粉丝”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实地围观这座神秘建筑。
“明天去实地拍照啦,有兴趣的留个邮箱,发照片给大家。”在一个数码论坛上,有关Apple Store开业的消息刚刚发帖,便被置顶,不少网友都留下了邮箱地址,索要哪怕只是工地的现场图片。在一些论坛上,版主还留言表示,欢迎大家拍摄Apple Store上海店的图片,并发在评论区里。同样的,在微博上,也有不少“苹果粉丝”开始讨论开店的具体时间,以及店内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热卖品,甚至有粉丝已经开始讨论,开业当天要不要提前去排队。“每天大概有300-400人来拍这个工地。”工地附近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自从红色帷幕揭开一角之后,每天都有“苹果粉丝”前来一探究竟。由于工地位于下沉式广场,仍处于施工阶段,目前保安的工作就是阻止这些“粉丝”走下广场去,以免发生危险。“可能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就可以走下去近距离看了。”这位保安还透露,考虑到开店当天肯定会出现排队场面,所以已经开始酝酿相应的保安措施,但目前还不能对外透露。
据了解,排队是Apple Store开业或新品发售时最常见的场景。2008年7月19日苹果在北京三里屯揭幕中国首家Apple Store苹果零售店时,就曾吸引了“粉丝”提前22小时排队。在日本,iPad发售前24小时就有顾客自带帐篷、桌椅等,在店门口排队,只为了购买到最新款的产品。香港广场店:
可能与陆家嘴店同一天开张
除了陆家嘴店之外,位于浦西香港广场的Apple Store零售店的装修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昨天,记者来到淮海中路香港广场看到,Apple Store零售店就位于北楼西南角,共有三层,总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
透过黑色围板,记者看到店内地面和墙面装饰一新,墙面都铺上了白色灯光,十分明亮。此外,还有部分木质装置也已出现在店内。不过,Apple Store一向有在开幕前包裹红色帷幕的习惯,但目前香港广场店外仍然是黑色围板。
对于这两家店铺的开张时间,陆家嘴店内部工程人员透露,预计开业时间会在11月。香港广场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根据进度来看,最快也要9月才能装修完毕。但坊间也有消息说,店铺将在7月或8月开张。对此,苹果中国公关部黄煜娜表示,具体开业时间和信息无法公布。但据记者观察,两家店铺的工程进度十分接近,有可能会选在同一天开张。
另有相关人士透露,从上个月开始,已经有Apple Store上海店的工作员工前往北京三里屯店实习。
[业界猜测]
1.有望销售iPad产品
“在Apple Store里可以购买到iPad和iPhone4吗?”这是所有“苹果粉丝”最关心的话题。可惜,苹果中国方面对此不置可否。记者昨天也电话连线了目前中国唯一一家Apple Store北京三里屯店,店内的销售人员表示,该店内目前也没有销售iPad和iPhone系列产品,也不确定具体的上市时间。店内最为热卖的还是iMac及相关产品,还有iPod nano。
此前潘石屹曾在其微薄上透露,iPad进入中国的时间为今年8月。但该记录随即被删除。若此消息可靠,那么上海的Apple Store若在8月后开业,将有望销售iPad产品。至于iPhone,目前唯一的官方购买途径则是参加联通的3G套餐。
2.不大可能24小时营业
据了解,Apple Store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采取的是365天24小时营业的全年无休模式,该销售模式是否也会和其建筑外观一样,照搬到上海店呢?
对于这一猜测,记者从北京三里屯里了解到,目前三里屯店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相关人士也透露,在全球范围内并非所有Apple Store都全年无休。所以,上海店的营业时间很有可能和北京店一样。
3.用手机就能结账
Apple Store被“粉丝”成为无付账柜台店。店内设有一套神奇的结账系统,销售人员人手一部iPhone手机,内设“EasyPay”付账系统,顾客不必到柜台排队等付账,选好产品后,工作人员可立即提供结账服务。这一惯例应该也会出现在上海店内。
4.应聘门槛比考哈佛还高
随着上海新店的开张,记者在苹果中国的官方网站上也看到了共有10种不同职位正在招聘相关职员,具体数量并未透露。不过,来自苹果官方的数字显示,当初纽约曼哈顿招聘时,收到的有效申请超过10000个,而最终录取的仅为200人,只有2%的人能申请成功。而去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招生比例是7%。就数字统计而言,进哈佛要比去Apple Store上班容易多了。
据透露,Apple Store三里屯店最初招募的65名专业雇员中,不乏创意人员、音乐人等特殊人才。
5.更多城市有望开店
不仅是上海的“苹果粉丝”对Apple Store翘首以盼,香港“粉丝”同样着急。每隔一段时间,香港便会传出Apple Store香港店即将开幕的消息。日前,一位名为Angie Wong的媒体编辑于Twitter上发出了这样一则的讯息:香港Apple Store将在第三季度在香港ifc开业,令一众香港“粉丝”又开始企盼。4月20日Apple宣布了今年财务年度第二季度的报表,其中提到,2011年中国将会开设25间Apple Store,其中有两家将在夏天对外营业。相信除了上海、北京和香港之外,还有更多城市有望迎来Apple Store的光临。
[记者博客]
“苹果”来了
□晨报记者 张国伟
赴南非观看世界杯的旅途中,不少“驴友”的休憩习惯让我至今难忘:无论是在机场候机楼还是在旅游大巴上,无论眼前的风情和窗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许多“驴友”却心无旁骛,或盯着iphone目不转睛,或捧着ipad认真书写……我被这一幕看傻了——“苹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魅力?拿过iphone和ipad拨弄了几下,亲切的页面立刻显山露水:浏览新闻、收发邮件、阅读书报、视频会议、互动游戏、观看电影,甚至直播世界杯……“苹果”无所不能!
我不是“苹果”的托儿,至今还没用上iphone或ipad,但我已被“苹果”文化深深吸引!怪不得,“苹果”独善其身,不与其他系统兼容,依然有那么多拥趸。其实,乔布斯的野心与当年号称要消灭纸张的比尔·盖茨的野心一样大!
传统媒体,一直停留在“内容为王”的巢穴里,不管这个“内容”受众是否喜欢;平面媒体,一直停留在把内容搬上网页的幻想中,不管网民点击量会是多少;纸质媒体,一直关注发行量与广告额,不管电子媒体如何风生水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窘境:不知道受众的感受,就无法为受众定制内容;盯着报纸发行量与广告额,就不会思考整合信息的平台与渠道……而这一点,“苹果”做到了。
前天,在微博上,复旦大学青年学者张志安的思索引人瞩目:“1、每天想着把平面版内容搬上网,然后千方百计地收钱,那还是旧媒体的思路;2、本地化,用户参与,增加深度,强化评论,是内容对策;3、媒体的品牌固然重要,但整合信息的平台和渠道(如ipad/kindle)更重要。”——我更欣赏第三点。品牌、产品与通路,孰轻孰重?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品牌与内容,这自然不错。但仔细想一下,有多少品牌与内容是不通过改变产品结构和通路渠道得以生存的?如果“诺基亚”延续木浆橡胶生产,还会有“诺基亚”品牌吗?如果 “柯达”依然坚守胶卷生产主业,还会有“柯达”品牌吗?反观国内,请允许我弱弱地问一句:现在,还有红灯牌收音机吗?还有金星牌电视机吗?……当一个著名品牌不能改变产品结构和通路渠道时,就会“红灯”不亮、“金星”不闪。
“苹果”来了,很好。我们不是欢迎这个“品牌”,而是欢迎它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