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鸟”号登陆“丝川”小行星模拟图 “丝川”小行星 游太空7年 “不死鸟”归巢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返回地球,有望首次带回小行星岩石样本
在外太空“流浪”7年的日本“隼鸟”号探测器有望于北京时间13日22时许进入大气层,焚毁前释放出可能收纳有小行星岩石样本的密封舱。如果密封舱内确有样本,这将是人类首次直接获得月球以外天体的岩石样本。
7年前飞往“马铃薯”
造价高达1.38亿美元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体积如一辆普通汽车,重约500公斤,太阳能电池板展后长约5米。2003年5月9日,“隼鸟”号搭乘M-V型运载火箭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朝目的地“丝川”小行星驶去。
“丝川”小行星原本是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专业委员会认定的第25143号小行星,日本为了纪念该国已故“火箭之父”丝川英夫,后来向委员会提出命名申请并获得批准。“丝川”小行星与地球直线距离约为3亿公里,长约540米,宽约300米,表面崎岖不平,外形就像个大马铃薯。这颗小行星是从太阳系形成初期就存在的天体中分裂出去的,已经有“数千万到数亿年的历史”,上面的原始沙石将为天文学家研究太阳系形成和宇宙进化提供前所未有的重要信息。
2005年9月,“隼鸟”号探测器抵达“丝川”小行星轨道范围,并成功向地球发回一批在近距离拍摄的照片。“隼鸟”号随后在小行星成功着陆。科学家们期待着“隼鸟”号能从“丝川”小行星表面收集大块的岩石。但是,目前还无法确定其是否完成了这项关键任务。
发生故障晚回来3年
“隼鸟”号原本定于2005年12月返航,但由于故障错过了返回地球的最佳时间窗口,不得不在茫茫太空等待3年,直到2008年再踏上归途,预计在今年6月13日深夜“到家”。“隼鸟”号项目负责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教授川口纯一郎说,在确保成功释放密封舱的前提下,希望“隼鸟”能在进入大气层烧毁之前最后“看”一眼地球。进入大气层后,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将使探测器主体燃烧殆尽。经耐热处理的密封舱将继续下坠,预定着陆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带。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派出约40人的回收队伍。正式回收工作将在14日拂晓展开。密封舱状如炒锅,直径40厘米,高20厘米。
有望带回小行星岩石
《读卖新闻》说,“隼鸟”是继2006年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后,第二个离开地球重力圈后重返地球的探测器。美方希望通过观察密封舱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光热,测定外表温度,为未来载人火星太空船的耐热设计提供参考。
“隼鸟”号若能成功采集“丝川”小行星的岩石,这将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也将大大鼓舞日本的航天事业。
日本在发射卫星和航天探测器方面的成就素来令世界瞩目,但是近年来也曾多次遭遇重挫,不仅好几次火箭发射以失败告终,2003年“希望”号火星探测器还因失去动力没有进入预定轨道沦为太空垃圾。如果这次“隼鸟”号能平安飞回,无疑是给日本航天事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链 接
“不死鸟”七年之旅屡遇险
日本科学家甚至曾到神社祈祷
“隼鸟”七年之旅多次出现险情,项目组一度对“隼鸟”回归毫无信心。
2003年5月,“隼鸟”随日本国产的M5运载火箭从鹿儿岛县升空,飞往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丝川”。
2005年7月,“隼鸟”首现重大故障,控制空中姿态的3台装置中,1台发生故障。10月,第二台出现故障。“隼鸟”只能依赖最后一台装置和离子引擎的喷射控制姿态。
2005年11月,“隼鸟”两度在“丝川”小行星上着陆。但在同年12月,化学引擎出现燃料泄漏,导致探测器无法保持正确的空中姿态,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络达近2个月。项目负责人川口纯一郎决定“隼鸟”延期3年返回地球。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时项目组束手无策,甚至集体参拜神社祈祷通信恢复。不久,负责离子引擎的国中均教授和日本电气公司(NEC)高级项目经理堀内康男想出一招,利用离子引擎燃料氙的喷射反冲力调整探测器姿态,奇迹般恢复通信。
2006年3月以来,“隼鸟”太阳能电池电量急剧下降,锂离子电池组也放尽了电能,其中部分电池失效。
2007年4月,“隼鸟”脱离丝川小行星轨道,开始回归地球之旅。同年10月,它关闭了用于长途航行的离子引擎,改为依靠惯性飞行。
2009年2月,“隼鸟”离子引擎重新点火成功,迈出返航地球的关键一步。但到去年11月,4台离子引擎中只剩一台尚能运转。而返回地球需至少两台引擎提供动力。堀内当初设计时“埋伏”的一套电路发挥“奇兵”作用,利用离子生成装置和电荷中和器成功激活另一台引擎。
今年6月3日,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开始让“隼鸟”离子引擎持续喷射,以修正轨道。5日,喷射按计划停止,意味着“隼鸟”完成回归地球前的最后轨道修正。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