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家谈论足球时,他们在谈论什么
写作与足球,两者一静一动,似乎截然相反,但其实许多作家也同时是足球爱好者,有些还是“狂热的”爱好者。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听作家谈论足球,也算恰当其时。
余华
见证那些球星的成长
余华是从1978年开始看世界杯的,当时是冠亚军争夺战的录像反复播。
马拉多纳和余华是同一年出生的,都是1960年。余华说自己是跟着马拉多纳一起成长的。“不仅是我,很多人都喜欢马拉多纳,像我们这代人真的是看着一个球星的成长,看着他如何到一个顶峰,然后走向低谷。这个人的性格是那么地讨人喜欢。马拉多纳是一个将‘人的本性’流露得很多的人。很难有人能够超过他。现在梅西有那种潜质。自从马拉多纳退役后,阿根廷队缺少核心。自从马拉多纳让梅西后撤后,阿根廷队的进攻变得非常犀利。”
余华觉得中国的解说员还算不错。任何国家的球迷或者媒体,都会对自己国家解说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解说其实也是众口难调的。“有些人嫌你声音太大。比如说黄健翔的解说在中国算是很有激情的,但也有人说他太过激情了。但我不认为他过了。比如刘建宏的解说,有人认为他太过理性,但我也不完全这么认为,因为他有时候也叫、也喊。解说肯定是每个国家风格不一样,每个解说员自己的风格也不一样。”
众所周知,中国的足球水平很弱,乒乓球水平高。余华认为,中国的乒乓球项目之所以强,是因为中国的乒乓球桌太多了,有很多人家里都有乒乓球桌。“但是我们这个国家虽然很大,草坪太少了。而且很多城市的草坪是不让人进的。我去过那么多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草坪是不让人进的,就中国。另外我们的足球场太少了,足球场基本上是用于田径的。周围是跑道,中间是跳远、标枪……诸如此类的。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足球大国。假如某个孩子在花园里踢球,肯定会被骂出来的。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足球环境。”
苏童
得意与古利特的“偶遇”
苏童的球迷史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中央电视台开始转播世界杯的比赛。虽然才二十出头,苏童已经在文学圈中小有名气,《桑园留念》、《南方的堕落》等都曾引起轰动。
“1986年中央电视台转播世界杯,我整个夏天都没出门,马拉多纳、济科、苏格拉底一下子闯入我的生活,他们每一个过人和射门的动作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快二十年了,苏童依然把马拉多纳当作自己的偶像,“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他,他是足球场上的神!现在的罗纳尔多什么的,在马拉多纳的背影下都俗不可耐!有人说马拉多纳在足球场外是混球,这我不管,我从来就只关心足球本身。”
相比于国内足球,苏童对国际足球一直有偏好。他能很专业地讲出意甲、英超每支球队的风格和球星,对巴西、阿根廷等南美球队的典故更是如数家珍。苏童一直很得意与古利特的那次“偶遇”,“那还是1984年,古利特随荷兰埃因霍温队到南京比赛,我刚到南京定居,当然也到了五台山体育场。古利特当时一点名气没有,但他踢球的姿势很特别,梳一头小辫,小屁股一扭一扭的。两年后的世界杯,他已经出息了,成了‘荷兰三剑客’的一员了,我一下就认出他来了,在五台山,他还主动与我握过手呢!”
阿来
世界杯让《尘埃落定》停笔
有的作家特别喜欢足球,有的作家没那么喜欢。阿来是属于特别喜欢足球的那一类。作为一个少年时代有牧场生活经历的人,他天生喜欢草地,喜欢奔放。他说,比赛不会因为淅沥的雨水、飘飞的雪花而终止。这使得足球这项闻名世界的现代竞技运动,竟带些前工业时代的奔放;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阿来对技术之外的命运不确定性这些主题,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嗅觉。而这些,足球比赛都能提供。
阿来喜欢足球很多年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有电视机,我就开始看球。我们那代球迷基本都是受意甲联赛熏陶成长起来的。那个时候也正好是‘三剑客’时代,我可是尤文的忠实粉丝啊。我在德国看过勒沃库森的主场比赛,在意大利看过国际米兰的主场。”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阿来家里有一台家用录像机,他自己把开幕式还重新编辑一遍,经常自己重温。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