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选手切阳什姐将出战竞走 牧民父母到伦敦观战 |
www.sinonet.org 2012-08-11 法制晚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每年的8月,宫保拉旦和妻子索南姐都在青海海北州的牧场里放牧,8月份正是水草丰美的时刻,家里的几百头牛羊应该趁这个机会养养膘。
但今年不行了,北京时间今晚12点,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就将在伦敦中心的林荫路上鸣枪,宫保拉旦的女儿切阳什姐也会出现在比赛场上。
几天前,当地政府已经把宫保拉旦夫妇和切阳的叔叔海清送到伦敦,让他们在林荫路和现场
观众一起,见证奥运会历史
上第一位藏族选手切阳什姐冲线的时刻。
家乡印象“在那遥远的地方”曾是我国核研基地
今年6月底,记者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1990年,切阳什姐就出生在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的一户牧民家中。由于切阳的父母都不会说汉语,在县里当政协主席的海清接待了记者。
说起海晏县,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陌生,但说起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一定人人熟悉,当年,王洛宾就是在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创作了这支歌。
和甘子河乡挨着的海北州首府西海镇,则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当年正是这里孕育出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当年我们海北人民,为了共和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很大牺牲,好多人因为建基地搬离了家乡,直到1993年基地撤销,好多人才又搬回来。”海清告诉记者。
童年时光切阳儿时家中清贫去体校靠亲人赞助
海清告诉记者,切阳什姐还有个姐姐叫杨措姐。在藏语里,“姐”是幸福的意思,这两个藏族姑娘有着幸福的童年,她们在海北州美不胜收的草原上和牛羊玩耍着长大。
童年的切阳什姐就展露了自己的运动天赋。9岁那年,她已经是草原上的巾帼小骑手,16岁那年,在西海镇举行的一次长跑比赛中,她被青海省体校选中了。
和很多牧民一样,切阳家的条件很差,虽然明知体育是个苦行当,宫保拉旦还是把女儿送进了省体校。“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啊。”海清说,“当时家里太贫困,生活太困难了。”
切阳什姐的舅舅很小就去当和尚了,那些年靠念经赚了些钱,海清又是政府工作人员,有固定的收入。切阳去了省体校之后,他们每个月赞助切阳400元钱。“我跟她说,既然体校已经招你进去了,就发挥特长好好练吧。”海清说。
切阳一直拿着叔叔和舅舅的赞助上体校,直到后来她自己进了青海体工大队,开始赚津贴为止。
不过,现在切阳家的苦日子已经结束了,海晏县的牧民生活也不像过去那么清苦。“现在牛羊的价格上来了,一头羊能卖几千块钱,每个牧民家都有几百头牛羊,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海清说。
现在,宫保拉旦还在西海镇上安了家,“每到6、7、8月,草的长势很好,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山里放牧,过了这段时间再赶着牛羊回来,到镇上居住,给牛羊喂草料。”海清说,“我们这里冬天很冷,青海湖那边吹来的风,刮在
脸上生疼。”
告别家乡“陪跑”吸引了教练绰号叫“小藏獒”
2008年4月,青海省体工一大队竞走队主教练袁德久到省体校选队员,当时切阳已经在体校练了两年。
其实袁德久这次是想考察体校的另一名学生,当时他怕这名学生紧张,就让切阳陪跑。出人意料的是,两个孩子上了跑道,袁德久的目光就被切阳吸引住了,她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让袁德久眼前一亮,他当即拍板,要走了切阳。
“切阳什姐长在高原上,心肺功能本来就很出色,最主要的是她很懂事,训练很刻苦,不用教练督促都会经常加练。”海清说,切阳什姐在竞走上成绩提高很快,2010年6月,她就被国家竞走队教练张阜新选进了国家集训队。
刚刚离开高原那段日子,切阳什姐的日子并不好过。她跟着国家队到达的第一处集训地点就是遥远的长白山。
“当时切阳和队友们还不熟悉,训练强度又特别大,她的压力也很大,给家里人打电话的时候,甚至说有了想放弃的念头。”海清告诉记者,“当时家里人就一直给她鼓励,鼓励她挺过那段时间。后来她就越来越好了。”
其实切阳什姐最初想放弃,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她来自藏区,汉语不太流利,面对陌生的队友也很羞涩。但没过多久她就和队友们打成一片了。“用队友的话来说,‘熟了以后就像个爷们一样’。”海清笑着说。
切阳什姐在和队友们聊天时说起,自己来自青海海北州,家乡有牦牛和藏獒,队友们就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小藏獒”。
助燃梦想家人举行煨桑仪式抢票成功有了工作
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每逢藏历新年或是重大的事件之前,人们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他们点燃桑炉里的松柏枝,焚起霭霭烟雾,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2012年3月30日,切阳什姐的家人在家门口举行了煨桑仪式。这一天,切阳什姐要参加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太仓站暨伦敦奥运会竞走女子20公里选拔赛,只要获得前三名,她就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
宫保拉旦带着家人穿上节日的盛装,通过煨桑仪式为切阳什姐祈福。然后,他们就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等待着切阳的好消息。没想到,比赛地江苏太仓当时下起了大雨,导致转播信号中断,一大家子人只能用电话和前方的记者联系。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前方传来消息,切阳什姐跑出了1小时27分04秒,获得第三名!伦敦奥运会门票到手了!同时,切阳什姐也创造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
消息传过来的那一刻,宫保拉旦家里欢呼声响成一片,海北州业余体校的老师和亲朋好友都给宫保拉旦和他的家人们献上洁白的哈达,表示祝贺。草原汉子宫保拉旦当即激动得泪流满面。
“当时肯定所有人都非常激动,毕竟切阳什姐成了第一个进入奥运会的藏族运动员,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海清说。
从那一刻起,切阳什姐成了青海省的名人。4月,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专程来到切阳什姐家,并送来5万元奖金。
更让切阳什姐的家人高兴的是,青海省体育局给切阳什姐安排了助理教练的职务,并每月给她发放3000元的津贴。
“以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切阳什姐的前途问题,现在省体育局给她安排了工作,家里面都很高兴,没有后顾之忧了。”海清说,“所以,我们还是要感谢政府、感谢体育局。”
信心十足坚持每天走25公里高原女儿平原要发威
从2008年开始,切阳什姐大多数时间都在青海多巴的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训练。虽然基地离家并不远,但家里人只是偶尔到基地探望她。在西安上学的杨措姐,更是一年多没和妹妹见面了。“怕耽误切阳什姐训练,我们想她就只能打电话。”海清说。
海清说,其实家人对于切阳的训练状态并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对切阳特别有信心。“切阳说了,她的奥运目标就是前三名。”他说,“我们觉得她没问题。”
家人这么相信切阳,一是因为他们了解切阳的刻苦,二是相信高原走出的孩子有战斗力。
“切阳什姐每天早上9点开始训练,每天走25公里,刮风下雨都不停。”海清说,“再说,切阳什姐是我们高原的孩子,怕高不怕低。”
切阳什姐家所在的尕海村,海拔大约有2500米。2010年6月,切阳什姐和教练张阜新去北京和国家队合练了一个月,那也是切阳什姐第一次在平原待这么长时间。后来,她又随队在平原练了半年,再回到家乡,居然有了高原反应,一周多才适应。
“她从高原下到平原没事,但要是在平原上待久了,再回高原就有反应。”海清说,“当时她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我们还觉得新鲜,毕竟她是在高原长大的。不过这次奥运会是在平原比赛,我们觉得她在平原上成绩错不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