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河南省田径运动员田梦旭,这个曾经的田径冠军成为了又一个因兴奋剂倒下的运动员。有人称田之所以嗑药,是因为"上面"要成绩,教练也没办法。其实,在举国体制下金牌被赋予过多意义,成为举国体制的目标。对于能带来成绩的兴奋剂,体制的冲动也远大于个人。
东德医生送来的“神奇法宝”
东德惊人的体育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国家系统的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上。
东德制定“Staatsplanthema 14.25”计划,给约1万名运动员系统服用兴奋剂,有运动员因此变性甚至死亡
检视人类历史,最大范围和最大规模的系统性使用兴奋剂提高成绩应属民主德国。1968年到1988年,4届奥运会只有1600万人口的前东德赢了519块奥运会奖牌,其中192块是金牌。以人口平均数计算,他们的奖牌数量是前苏联的10倍,是美国的13倍。随着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这个金牌工厂的秘密逐渐被揭开了。
根据此后披露的文件,东德制定了名为Staatsplanthema 14.25的兴奋剂项目,计划涉及前东德的各大训练基地、医疗中心以及药品企业,医生、官员以及教练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提升运动成绩方面,大部分运动员并不知情。该计划涉及到大约一万到一万二名运动员,国家每年投入大约五百万马克用于兴奋剂研发。主要的研究所FKS有六百名工作人员。仅这一个机构在奥运周期1984年至1988年就开发了21个兴奋剂研究项目。兴奋剂的受害者受到癌症、心脏肌肉疾病,以及肝脏和骨骼的损害高于平均水平。女性受害者流产的风险也更高。若干运动员由于过量服用导致变性,如Andreas Krieger。而据体育科学家估计,至少一千名东德国家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死亡和受到长期伤害,死亡率高达2%。
东德医生克劳斯・鲁道夫给中国游泳队带来了兴奋剂。
1985年中国游泳队引进东德医生鲁道夫,带来"高原训练"、"血乳酸测试"和"兴奋剂"三样法宝
1984年,中国重归夏季奥运会并取得金牌的零突破,那一年金牌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字眼。而就在这样的氛围下,1985年,力求进取的中国游泳队从东德引进了一名洋医生克劳斯・鲁道夫。当时中国的体育科学还甚为落后,而当时普遍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绩,除了先天的条件,后天的努力,还离不开体育科学,鲁道夫正是祭出了"科学"的大旗,将将所谓的"高原训练"、"血乳酸测试",还有至今不承认但是已经默认的第三大法宝"兴奋剂"引入中国。
而此前并没有什么出色成绩的中国游泳队,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斩获的金牌数由上一届的3金飙升至10金,成为黑马。一时之间,很多体育类报刊都开始报道鲁道夫,并对这位洋医生的"先进管理"和"先进训练"手段推崇倍至。引进中国的前东德人才当然不止鲁道夫一人,据报道,此前曾参与"国家计划14.25",在莱比锡技术中心工作的海尔格・非福(Helga Pfeiffer)在东德禁药问题事发后前往外国避难躲过一劫,此后前往上海游泳训练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