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体育竞技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少年体校缘何垂而不死 没出路不赚钱衰落不止(图)

www.sinonet.org 2012-01-21  网易新闻  [复制链接]  字体:

  导语: 业余体校、少体校、体育学校,虽然名称不同,但大体都可划作为培养体育人才而生的中低等教育院校,简称为少体校。随着天津体校天价招待费事件,武术学校暴力事件,少体校这个有些被人们遗忘的组织再次受到关注。我们不禁要问,少体校因何而生,如今又是在凭借什么生存?

  

  从1966年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开始,东德凭借以少体校为基础的举国体制,在竞技体育方面“大获成功”

  少体校制度源于苏联,由东德加以推广并获得"成功"

  冷战时期,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一种手段。为了建立选拔少年运动员的制度,苏联在1934年开办了第一所少年体育学校,1966年改为青少年体育学校。真正将这一制度推向极点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通过建立推广寄宿制少年体育学校,建立起来一整套以体育学校为载体的选材和训练体系。将有天赋的孩子分配到不同的项目进行训练。

  从1968年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一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短短20年间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积累得了519枚奖牌,紧紧跟随在前苏联(774枚)和美国(624枚)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假如以按照人口平均统计,东德所获得的奖牌数量是苏联的10倍,是美国的13倍。"奇迹"背后,就是选拔专才的青少年寄宿制体育学校

建国后,业余体校的建立成为选拔运动员的基础环节

  1955年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试办三所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为举国体制培养后备人才

  中国的少体校也是模仿自苏联的这一制度。实际上1949年以前,中国除了一些学习有代表队训练以外,社会上并没有少年儿童的体育训练机构。由于社会主义运动,中国基本消灭了作为职业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基础存在的市场经济。国家力量开始主导竞技体育,1954年,中央体委改为国家体委,着手建立运动员选拔体系。

  1955年,国家体委在北京、天津、上海试办的3所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学校。当然,这里的业余是指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训练,是和成人专业训练相比业余。实际上,所谓业余体育学校,就是体育训练为主的学校。在次年的第一届少运会后,1956年国家体委下发《青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和《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这成为中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制的起点。业余体校开始为举国体制培养源源不断的输送"后备体育人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上一篇:贝克汉姆笑谈家中趣事:儿子被误会索要安全套(图)
下一篇:德甲现血腥一幕 不莱梅铁卫被踢得血流满面(组图)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体育竞技] 实拍中国体校学生训练现场 看了让人·[体育竞技] 李小双体校9成孩子被淘汰 将无法再适
·[社会万象] 体校男生被队友射死续:男生瞄了好久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马航机长疑与恐怖分子同校 副机长是高官之子(图)
马航机长疑与恐怖分子同校
车便宜且没过路费?看看真实美国到底什么样(组图)
车便宜且没过路费?看看真
售楼小姐灰色生活揭秘:生活压力下牺牲色相(组图)
售楼小姐灰色生活揭秘:生
揭新中国史上首次枪决高干子弟 邓小平叫好(组图)
揭新中国史上首次枪决高干
唐驳虎:马来西亚总理实际已公布飞机的下落(组图)
唐驳虎:马来西亚总理实际
盘点曾吻过宋祖英的男人们 官员强搂被免职(组图)
盘点曾吻过宋祖英的男人们
3.15盘点全球十大最坑爹旅游地 极枯燥乏味(组图)
3.15盘点全球十大最坑爹旅
金发美女出任克里米亚新总检察长 萌翻网友(组图)
金发美女出任克里米亚新总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4 加拿大华人网 SinoNet.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