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销售历来是奥运会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从伦敦奥运会目前的票务销售情况来看,呈现出喜忧参半的状况。部分热门项目处于一票难求的状况,但冷门项目的出票情况暂时并不理想。
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亲自参与了将奥运门票和校园学生分享的推广活动中。
今年3月15日,伦敦奥运会启动了第一阶段的票务销售计划,结果当天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BUG:当很多信用卡用户尝试在网络预订系统订票时,发现其信用卡号码不被认可。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受此影响无法订票的用户,占总预定人数的10%左右。接下来在4月27日,也就是第一阶段票务销售的最后一天,这一预订系统再次出现问题。由于太多用户希望赶上“末班车”,导致网络预订系统一度陷入瘫痪状态,直到一个小时之后才恢复运行。
在数百万参与网络预订的观众里面,包括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士,那就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约翰逊对此表示,自己也在网上进行了买票登记,但却很不幸地没能中签,届时未必能看上喜欢的比赛。
从目前已经销售的情况来看,开闭幕式、田径、游泳属于是最热门的项目,另外艺术体操、水球、射箭等项目也颇受追捧。相比之下,被认为是中国强项的跳水、乒乓等项目,目前的票务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至于原本被视为大热门的足球项目,由于暂时并不明确是否有明星球员参赛,导致销售情况远没有达到预期。
举办奥运会,并没有为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带来出风头的机会,反倒是令他置身于一种备受质疑的地位。他针对本届奥运会提出的一些设想,在民众那里遭到了强烈的抵制。
英国《每日镜报》专栏记者罗伯-弗丘专门为“塔怪”写了篇评论很明显这都是中国的错,都是北京奥运的错。中国人举办了一届完美的奥运,逼得我们的政客和富人们总想着要做点什么。”
2009年,伦敦市长约翰逊提出了一个设想,希望为伦敦奥运会留下一件特殊的经典建筑。但是在这个设想被公诸于众之后,立即听到了强烈的反对声。根据约翰逊的设想,这一建筑将建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内部,被命名为“伦敦奥运塔”,其高度将达到115米。其造价大约在1900万英镑左右,其中的1600万英镑由钢铁大亨米塔尔进行赞助,剩余金额则由伦敦政府支付。
在约翰逊看来,伦敦市政府做了一个既风光又实惠的决定,但实际上,伦敦市民对此并不买账。根据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希望这一建筑给人以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可是这一点很难被普通公众所接受。针对设计图纸上那座歪歪扭扭的建筑,伦敦市民将其戏称为“无聊之塔”或者“泡泡塔”。《每日邮报》的问卷调查显示,有86%的人“不喜欢”这座“泡泡塔”。英国建筑学和建筑环境委员会也一度驳回了关于“伦敦奥运塔”的规划许可,理由是认为这座建筑的设计并不完善。或许是感受到了强大压力,约翰逊为“奥运塔”设一个20年期限,2032年,如果这座建筑仍然无法为伦敦人所接受,那么它就会被拆除。
当初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英国各个部门之间曾经进行通力合作。但如今在奥运会即将举办之际,由于利益分配的缘故,这些部门出现了相互争斗的局面,即便英国政府介入也无法平息这种矛盾。
对于伦敦奥运会的盈利,英国奥委会和伦敦奥组委两个“自家人”还需要争的你死我活。
早在2005年刚刚获得奥运会申办全时,英国各部门之间就曾针对利益分配问题签订协议。根据当时的协议内容,伦敦奥运的盈利将按照比例分成三部分,其中60%投入信托基金,用于全国体育设施建设和草根体育发展,至于剩余的40%由英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平分,即各获20%。
表面上来看,以上协议似乎已经确保了各方的利益。但关键问题在于,所谓的“盈利”,建立在“收入”减除“成本”的基础上,而后者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在今年3月,英国奥委会突然针对“成本”的问题大做文章,表示当初协议中所约定的盈利,仅仅针对2012年在伦敦举行的夏季奥运会,而不包括同样在伦敦举行的残奥会。与夏季奥运会相比,残奥会显然是一个投入远远大于产出的项目,所以英国奥委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通过去除这一块成本,确保协议中所约定的“盈利”得以增加,可以从中分得更多的利润。
可是这样一种理解方式,并没有得到来自伦敦奥组委乃至国际奥委会的认可。于是针对这一事件,英国奥委会直接将伦敦奥组委告到了体育法庭,形成了一种“自相残杀”的局面。就连英国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介入到对于事件的调查以及调解之中,希望争端不至于影响到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但目前看来,政府的介入并没能取得明显成效。[详细]
没错,假如英国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资金投入,他们甚至可以举办一届比北京更好的奥运会,但是问题是政府的资金从何而来?政府的权力又从何而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