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龄门后体操国家队新思路 欲改苦累伤的旧形象 |
www.sinoca.com 2010-05-07 新浪体育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五一”期间,几场专门为青海玉树地震举办的赈灾义演先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举行,参加义演的主角是由陈一冰、邹凯、肖钦、杨伊琳、江钰源、何雯娜等十余名运动员组成的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表演团。
义演活动在港澳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观众第一次看到了华丽和充满动感的体操表演。但中国体操队的表演还有更深的用意,正如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所说,让公众看到一场娱乐性很强的体操表演或许容易,但要改变人们对体操的“苦、累、伤”形象却绝非易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体操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苦、累、伤”的传统形象。
趣味、快乐、健康,这是黄玉斌希望中国体操未来所具有的新形象。“的确,在传统的训练方式和理念下,中国体操虽然成绩辉煌且广受关注,但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苦、累、伤’的艰苦印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形象显然不利于中国体操运动的长远发展。”
去年冬天,中国体操女队曾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由全国各地方队参加的后备人才选拔活动,但主教练陆善真却对选拔结果不太满意,他当时有些忧虑地向记者表示:“中国体操选苗难的现象已经比较突出。”据陆善真介绍,即使是在体操启蒙教育向来开展得较好的湖北、湖南两省,也已经出现了后备人才萎缩的迹象。
黄玉斌表示:“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的社会背景下,‘苦、累、伤’的体操运动还怎么能吸引人们参与?现在还有多少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因练体操而受苦、受累、受伤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不转变自身形象,中国体操运动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过,黄玉斌给体操提出的趣味、快乐、健康新形象并非形势所逼的生搬硬套,“体操其实也是‘运动之母’,是基础性运动项目,练习体操对促进人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许多国家的体操运动普及度很高,比如美国,有很多青少年都在父母的支持下练习体操,在人们的意识里,体操是一项健康运动,它对提高人的运动素质、塑造人的形体美都有明显作用。”黄玉斌表示,很多外国体育明星,小时候都有练习体操的经历,这也证明了体操不仅有助于增强人的体质,更可以发掘人的运动天赋。
但国内外的体操训练理念和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也是导致体操在国内外呈现迥异形象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一项深受国外家长和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国内却成了‘苦、累、伤’的代名词?这和我们的训练环境有很大关系。”黄玉斌表示,“我们的孩子一旦开始练体操,似乎就注定要成为体操运动员,从小就进行大运动量和高标准的训练,孩子怎么会不觉得苦和累?运动员成年后怎么能不伤病缠身?”
“所以,要改变体操的形象,首先是我们这些体操人要转变观念。不是每一个练体操的孩子都要成为体操运动员,基层的教练员要避免传统的‘为练体操而练体操’的思想;其次,在进行体操启蒙教育时,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把帮助孩子从体操运动和游戏中找到快乐放在第一位,无论这些孩子最终是否从事体操运动,只有他们对体操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上这项运动。”
在孩子正式走上半专业和专业训练道路后,传统的“以量取胜”的训练方式也应该摈弃,黄玉斌说:“在科学训练的指导思想下,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完全可以做到‘以质取胜’,运动员过去一整天的训练效果现在可能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达到,采取科学训练方式,运动员的伤病危害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规避,同时,因为训练效率提高了,运动员的业余生活也可以更加丰富,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
在新的训练理念下,很多孩子即使有兴趣练体操,也不会成为体操运动员,这会不会降低体操运动员的成材率?黄玉斌表示:“大可不必有此顾虑,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一旦体操运动的普及面拓宽,优秀的体操苗子只会涌现得更多。”
在黄玉斌的倡导下,目前中国体操队在国家队层面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新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的改革,并积极向地方队和基层训练单位传达这一思路。
不过,体操形象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黄玉斌坦承:“无论从体操界内部的训练理念和环境来说,还是从国人对体操的传统印象已经根深蒂固而言,中国体操改变‘苦、累、伤’的传统形象,都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或许要很多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