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所升学率不高的学校里,徐彤的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几名。2013年,她被连云港市高级中学录取。
不过,临报志愿时,徐彤想上五年制大专。遭到了徐志平反对:“我不同意,人要有更高的追求。”
他希望女儿至少考个二本,“这样以后才有希望。”
徐志平更不想自己的经历在女儿身上重演。1999年后,高等教育扩招,高学历成为单位的标配。只有中专文凭的徐志平,无论晋升还是工资级数,都受到难以突破的限制。
他努力想把女儿送进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那是他的母校,也是江苏省四星级重点中学。
背着买房的债务,他又借来4万5千块的借读费——这相当于整个家庭一年的工资收入。
“你一定要争气啊!”这是他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不过,临开学时,徐彤打了退堂鼓。“我还是考哪儿上哪儿吧,东海那边都是尖子生,差了将近100分。”她说。
“你不要害怕,人只要有志气,慢慢往前赶,总能赶上。”徐志平开解。
“都是你逼的”
开学后,徐彤开始越来越多地提及压力问题,“怎么追都追不上。”同学的孤立也让她苦恼,“老师和学生都看不起我们这些花钱买过去的。”
“你不能下这个结论,什么事情不是靠人努力的?”徐志平用自己的逻辑,试图说服女儿。
他的高中同学,不少都干出了事业:有人位居政府高层、有重点中学的校长……更让他羡慕的是,同学的子女“有考复旦的、有考清华的”,他每次随完份子回家,忍不住对女儿“唠叨”一番,拿女儿作比较。
“女儿双手捂住耳朵,大叫‘啊’……”在母亲看来,这是女儿不堪压力,情绪失控时的一种发泄。
厌学随之而来。
“孩子是不是精神有问题?”老师对徐志平说,徐彤在学校不按时起床,且抵触情绪很重,为了一点小事常常大喊大叫。
徐彤也对父亲大喊,“都是你逼的!我考上哪里就上哪里!”
父女矛盾慢慢升级,徐志平最终妥协,但条件还是那句话——“你要争气。”
在高中入学仅3个月后,他带女儿回家,高一下学期转至连云港高级中学读书。
情况并未好转。
“房门一关,拿刀片在手腕上划。”徐彤的母亲说,“手腕上割得一道一道的,稍微有点冲突,就撞墙跳楼。”
在一次争吵中,徐彤曾透露,痛苦的根源在于缺少父亲真正的关心。她在反锁的房间里,提到小时候多次被同学欺凌的经历。“小学时被同学摁倒在草坪上,被人骑在身上打。”
那时,徐志平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到市区工作,她的母亲在各地打零工补贴家用。从不“护短”的夫妻俩,听说孩子被欺负,大都让女儿找自身原因,“人家为什么不打别人就打你呢?”
2014年3月,徐志平带女儿去看医生,被诊断为“情绪障碍”。当年上半年,为了缓解压力,徐彤开始休学在家。
“我在家,她就要走。”徐志平用“水火不容”形容紧张的父女关系。
办案人员也对父女俩印象深刻。因为案发时徐彤尚未成年,提审时徐志平在场旁听。“你说什么说,你不要说!”该办案人员回忆,“就像大人呵斥小孩一样,非常暴躁。”
失控的女儿
女儿开始不回家吃饭。有时被一个电话叫走了,徐志平问,你干什么去,“她说,你别管。”
离开家庭和学校的“束缚”,徐彤在外面认识了跟自己有类似经历的朋友,他们一起溜冰、到青年公园坐海盗船、晚上去酒吧跳舞,还会相互开解与家人的矛盾,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陈丽颖就是在这期间认识的。
她比徐彤大两岁,父母在她约4岁时离异。在父亲陈春眼中,小时候的陈丽颖乖巧懂事,从初中开始“叛逆、不回家”。
老师敦促她好好学习,她的要求——“我想要我妈妈回来”,让重新组建家庭的陈春无所适从。
因为连续三四天找不见女儿,陈春也曾报过警。他在女儿可能出现的网吧转悠,在可能出现的地方蹲守。好不容易找见了带回家,“没过几天又不见了。”
初二时,陈丽颖就辍学了。
陈春既气愤又无奈。女儿约16岁时,他又一次把她找回家,拿皮带打,并吓唬她:“你要是再走了,就别回来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