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就只好交给我们带,8年送回来4个孩子。”徐兴瑞说,他的三个儿子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响应政府号召出国打工的,一去就是十多年。如今,他已有5个孙子孙女,除了大孙女生在国内,其余4个都生在西班牙,又被送回了国内。送回来时,最小的一个才58天。
徐兴瑞老人说,他的大孙女璐璐3岁时,父母出了国,虽然每年都回来一两次,但一般只待几天。璐璐就是在这种与父母聚少离多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我是一个留守的女儿》,这篇作文当时把她老师都感动哭了。”
不过该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齐鲁晚报》,像徐家这样的家庭,在该社区很有很多。这些孩子有机会入外国国籍,不过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目前还没听说有入外国国籍的”。
以徐兴瑞家为例,4个孙子孙女都是在西班牙出生的,但目前均为中国国籍。
镜头三:骨肉分离的无奈
华埠一个学前班的活动上,包括新移民在内的家长们观看孩子的表演。(资料图)
“洋留守儿童”在多国华人华侨家庭中都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对孩子的语言和文化、亲子关系和教育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有华裔家长表示,送孩子回中国寄养是经济所迫,骨肉分离实属无奈之举。
中新网曾在2015年报道过美国华裔高女士一家。华裔高女士到美国近20年,最初在法拉盛和丈夫陈先生在餐馆工作,夫妻俩育有两个儿子。高女士透露,由于夫妻两人都要打工挣钱,只得托人将当时刚出生不足两个月的大儿子送回福建长乐老家寄养,由父母帮助照看。两年后出生的小儿子后来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送回中国。
大儿子年满五岁时才回到美国,进入皇后区贝赛32小学读书。小儿子三岁多时也被接回美国,终于一家团聚。高女士表示,在餐馆打工时间长,如果为了照顾孩子而辞职,失去一份收入将无法承担日常生活。“孩子当时还那么小,但为了打工挣钱只有忍痛送回中国老家寄养,等到了上学年龄再接回美国。”
两个儿子小时候在中国老家长大缺乏英文基础,中西方生活和教育上的差异也让他们刚到美国读书破费一番周折。而且由于孩子和父母长期分离,刚刚接回来时,他们彼此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才逐渐熟络进而亲密。
而高女士有着所有“洋留守儿童”家庭都面临的无奈:“如果经济负担得起,谁愿意骨肉分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