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在山区拍摄时的留影。
1992年出生的赵明,是吉林动画学院摄影系大三学生。昨天,一组由他拍摄的山区村民全家福照片在网络上热传。镜头里,有笑容灿烂的孩子,穿着婚纱的老奶奶,被摆在中间的牛马……这些偏远闭塞的山区,像被人遗忘的角落被他的镜头打开了一扇门,以纯粹的姿态闯入人们的视野。
三年,四进大山深处,400多个家庭,10万次快门,免费拍摄2000多张照片。照片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面对镜头。为了这组照片,23岁的赵明,每一个寒暑假都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奔赴南方。他曾在日记里调侃:“革命年代的口号是把地牢坐穿,我就要把火车坐穿。”
他遭遇过心惊胆战的泥石流、猝不及防的肠胃炎,遇到为他宰猪的大叔、给他塞钱的奶奶。这个正在为毕业去向发愁的男孩,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拍摄的照片受到了极大关注,这在他眼里仅仅是一件单纯的、有意义的事情。
“为了考大学我专门去学摄影”
南都:你是怎么跟摄影结缘的呢?
赵明:其实是因为我文化课不好,当时为了考大学,就去当了艺术生,觉得摄影应该挺有趣的。我高二以前根本没有摸过相机,只在我们县城的照相馆看过。我们那儿也没有教摄影的,为了考大学,我专门去济南学的摄影。
南都:为什么作品会钟情于偏远乡村呢?
赵明:我老家在山东聊城的一个村里,虽然不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比较贫困的农村,但是在我出来读大学之前,一直呆在村里。我最开始想拍全家福,是因为奶奶去世后我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一张跟奶奶的合影,这让我很遗憾;其次是受到了电影《乡村照相馆》的影响。我觉得村里人拍全家福的机会应该很少,不希望自己的遗憾成为别人的遗憾。
南都:但是你选择的乡村几乎都是南方的,作为一个北方人,为什么钟情南方?
赵明:南方在我印象里一直是小桥流水、雨巷、油纸伞这样的感觉,一直很向往,但是真正去了南方的山区发现挺失望的,交通很闭塞,经济也很落后。
南都:你觉得南方山里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赵明:我所理解的山里人的生活是很诗意的,没有什么功利性的东西,甚至他们现在的交通工具还是马匹,这让他们跟自然很和谐。但是我觉得这种诗意也是一种心酸的诗意,我曾经呆在一个村里,两个月都没有电,村民都要到山上去砍柴烧。那种日子也是我以前不敢想的。
“爸爸不知道我是一个人去的”
南都:你在南方乡村拍摄了三个主题的照片,分别是儿童圆梦系列、全家福系列、老年人婚纱照系列。儿童圆梦和老年婚纱的灵感来自哪里?
赵明:三个主题是同时进行的,都是跟我自己的生活相关。我爸妈没有拍过婚纱照,我想很多村里人肯定也没有拍过。我在村里给一位老奶奶拍婚纱照的时候,她说: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穿婚纱了。”在高中毕业以前,我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小时候一直听着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非常向往首都,觉得这是很神圣的地方,其他小朋友肯定也是。在我拉着天安门广场的横幅给孩子拍照片的时候,他们都特兴奋,大喊“万岁万岁”。
南都:后来给爸爸妈妈拍了婚纱照吗?
赵明:哎呀,真没有。我买的婚纱留给村民了,没有带走。你一说我才想起来,我们家也有两年没有拍全家福了。
南都:家里人对你三年寒暑假都到山村里拍照片有什么看法?
赵明:不是很支持。尤其是前面三次进山都是向我爸要的钱。我爸大概给我了一万五千块钱,他说他是觉得这件事情挺有意义的,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花自己的钱去做。我爸是在村里养猪的,挣钱也不容易。而且我一直没有告诉他我是一个人去的,刚开始第一次去是有10个人,临走前一天遇到了橙色暴雨警告,其他人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就没去,后来也没有人愿意去了。我爸一直不知道,虽然嘴上不高兴,但还是默许了,说,你在大学里想做什么做什么,但是毕业了就要去找一份好工作。
南都:你觉得你爸爸所说的好工作是什么工作?
赵明:应该是那种比较稳定的工作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