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痛恨,并决绝地表示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包括给过她许多帮助的胡适。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最看不起一类人,就是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
——“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已经解放了,而解放大军对北京的包围正紧。一天,突然有两位解放军来到家中求见,请梁思成在一幅大比例的北京军用地图 上,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的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在大军万一被迫攻城时尽一切可能予以保护。生平第一次同解放军的直接接触,使这一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 的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并彻底消除了他们对共产党的一切疑虑,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
(国家人文历史 文/刘心印)
林徽因,民国人物中的话题女王。身前、身后,她总是人群中的焦点,人们热衷于谈论她的家世、美貌,尤其是爱情,至于她的才华和学问,因为懂的人不多,干脆就略去,或者当作是美女的一种别致饰品。八卦总是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但是,八卦之外的林徽因是什么样子呢?
林徽因算生逢其时,在民国初年的环境下,她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最大的自由;并且,身边总有一群才学兼备的朋友可以高谈阔论,在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成果斐然;新中国成立后,她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林徽因算生不逢时,由于战乱和病痛,她姣好的容貌和健康被严重损害了,人生的最后几年几乎都是缠绵病榻;她的才华和学问,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从未有机会得到全面的施展,成为其平生最大恨事。
短短51年的人生,林徽因留下的著述与其才学相比,实在太少。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3卷4本的《林徽因集》,涵盖林徽因在文学、建筑、美术领域的成就,并包含多封她与友人、家人的往来书信,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林徽因作品集。林徽因自己的作品,因遗失了很多,几乎仅留存下这4本书而已,而关于她的传记、文艺作品及种种当时人的回忆却是太多了,多到真假难辨。
近年,林徽因常常被拿来归类,但仅就才华和成就而言,其同时期及以后能与之相比的女性少之又少。人们对她的赞美或诋毁,往往都是因着误会,并且也太轻率了。细读林徽因的文集,便会发现她的复杂,她值得被关注的远不止美貌和情感。
1934年夏,山西汾阳小相村灵岩寺内,一尊铁佛露天盘坐,“低头前伛,现悯恻垂注之情”,林徽因仰望似与铁佛对视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富足,但不能算幸福。林徽因两岁时,父亲林长民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学习。林家似有尽心报国之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都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漂亮、早慧的林徽因深受父爱。尽管如此,由于没有子嗣,林长民后来另娶妻程氏,生下一女四子,林徽因的生母何氏失宠。童年紧张的家庭关系,影响林徽因终生。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在伦敦,受一位同学的影响,她开始对建筑艺术产生兴趣。一年后回国时,她的英语和文学水平已经颇引人注意,开始在北京的新文学界崭露头角。1923年,她登台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中饰演女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
林长民与梁启超是好朋友,林徽因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均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且对艺术有共同的爱好,1924年,两人恋爱了。此后的若干年中,乃至今日,梁林二人的名字还时常被一同提起,尤其在建筑界。
1935年,正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的金岳霖、怀抱女儿梁再冰的林徽因、费慰梅、费家友人、费正清等人在北京天坛留影(从左至右)。美国人费慰梅是林徽因唯一的闺蜜
当年夏天,梁林二人先后到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决定以建筑为职业。但因为当时宾大的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得入该校美术学院,但选修的主要是建筑系的课程,她注册的英文名字叫菲莉斯(Phyllis)。两年多以后,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梁思成则获得了建筑系硕士学位。此后,林徽因又转到耶鲁大学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情的热爱,在宾大求学期间,林徽因曾公开表达过:“荷兰的砖瓦匠与英国的管道工,正在损害着中国的城市,充斥各个城市的是那些他们称之为新的时髦式住宅的滑稽而令人讨厌的范例。比如一座中国住宅被添上法国式的窗子,美国殖民地式的门廊和大量并不必要的英国式、德国式、意大利和西班牙式的装饰细部,这是对东方艺术的亵渎。”1928年,这一对新婚夫妇回到了祖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