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前去雨花功德园扫墓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现代快报记者李雨泽摄
每一个墓碑上都镌刻着生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CFP供图
把亲人的名字刻在墓碑上,同时也印在自己心里CFP供图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张崇贞老人(前右一)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资料图片
生命中曾出现过的那些人,即使离开了,也无法轻易忘却,那些人、那些事,在这个季节悄然浮上人们心头。
今年的清明即将到来,现代快报记者走近扫墓的人们,听他们讲述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朋友、恩人的故事。在一座座墓碑背后,熙熙攘攘的扫墓人群中,在你、我、他身上,你可以看到让人感动的恩情、炽热的爱情、浓浓的亲情,以及温馨的友情……
萍水相逢、半世恩情,她将保姆和母亲合葬
雨花功德园里,有一座颇为特殊的墓,里面合葬的两人,不是夫妻,亦非亲人,而是一位南京老人和她的保姆。
丈夫、女儿先后去世
婆家想把她卖掉
“是的,里面葬的确实是我的母亲和家里的保姆,但我们从来不这么说,因为她是我们的家人、更是我们的恩人。”尹春丽如今住在纽约,她计划今年4月2日,回南京扫墓。前几日,通过越洋电话,她向现代快报记者证实了这个故事,“没有她,就没有我们全家。”
1958年,尹春丽出生在南京一个殷实的家庭,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中学老师。后来我大哥出生后,为了照顾他,家里请了个保姆,我们叫她‘奶奶’。”
这位“奶奶”就是张崇贞,刚来尹家时,她50岁上下。张崇贞年轻时,丈夫就去世了,唯一的女儿,在出生时也不幸去世。婆家觉得她会带来厄运,想把媳妇卖掉。她听了消息后偷偷出逃,一开始去了上海,1949年来到南京帮佣。恰逢尹春丽的父亲找保姆,她就这样来到了尹家。
尽管命途坎坷,但在尹春丽看来,奶奶从没消沉过。“她很疼我们,也很严厉,告诉我们,不要在苦难面前卑躬屈膝。”奶奶的教育对尹家的3个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尹春丽甚至觉得,奶奶对他们的影响,超过了父母亲。
对于尹春丽来说,“父亲”一直是个模糊的名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父亲从南京调去了他河北的原籍,在农村劳动,几十年里只回过家几次。我上大学时他的户口才迁回来。”尹春丽对父亲几乎没有印象。小学时,他曾来学校看过女儿。“当时老师说有个人在传达室等我,我去了一看是个不认识的男人。他给我一个肉包子,我挺害怕,以为是老拐子,当时他眼泪就下来了。”直到回到家和母亲核实,尹春丽才知道他居然就是父亲。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