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浙江大学27岁的陆盈盈获评教授引起舆论纷争,最后浙江大学网站将她的头衔从教授改为“特聘研究员”。对于网络上的纷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薛宇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历数了那些年轻的教授们,表示这一事件并不应该大惊小怪。观察者网编辑查询发现,薛宇教授出生于1980年,2007年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系统生物学系副教授,可谓年轻有为。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以下为薛宇教授博客文章:
前段时间网上热炒一阵浙大27岁的美女教授(据说现在改成特聘研究员了)。咱围观了半天愣是没有看懂究竟要吵什么东西。首先,人的年龄不能拿来说事儿,陶哲轩24岁的时候都UCLA的正教授了,27岁的时候估计已经天天在想菲尔茨了。
24岁就成为正教授的华人数学家陶哲轩
咱生信领域年轻一代的代表性人物李英睿,1986年出生,2008年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炎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的时候才22岁。讲到华大,我估计一帮喷子又要跳出来喷华大买人家国外的仪器没科学。哥们儿对这类吐槽就一个字:滚粗。二代测序仪是人家搞的,这个没错,可全世界都不知道拿这玩意儿能干啥,对吧?所以华大这篇Nature就是告诉大家,二代测序可以拿来做基因组。咱说这话有根有据,不服你去找找文献,看看这篇Nature之前谁拿二代测序做过啥有意义的事情?小睿睿的贡献很多,包括2010年NBT上泛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2010年Nature上古爱斯基摩人基因组的测序,2010年NG上利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低频变异,等等。
华大基因CEO李英睿,年纪轻轻就在学术上建树不凡
很多,总之华大的系列工作,迅速洗牌了基因组领域的研究现状,解决或者初步解决了各种传统实验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给生物信息学领域提供了很好地研究方向。此外,小睿睿2012年成为华大科技的CEO,还不满27岁。所以拿年龄来说事儿没有道理。
其次,27岁的教授也不算什么新闻,十几年前就有了。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最早于27岁上教授的可能是清华大学隋院士的两个学生武一教授和吉尚戎教授,前者1976年4月出生,后者1976年3月出生,两人都是2003年9月被聘为兰州大学的正教授,并工作至今。两人都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并且前者2012年获优青资助。有意思的是,两人是科研上的好搭档,从2002年第一篇JBC开始,重要的论文几乎都是合作完成。这个挺不容易,一起合作十几年,那战斗友谊是相当的牢固。
27岁就成为教授的武一
与武一教授搭档做研究的吉尚戎,也是27岁就成为教授
到06年底我博士毕业的时候,生命科学领域至少有四位在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所获得教授/研究员职位的学者,其中一位是生物物理所的孙飞研究员,1979年5月出生,2006年博士毕业即获得研究员职位。冷冻电镜的方向,去年有一篇Developmental Cell和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做的都是膜蛋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