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性侵幼女得不到呵护 父母贞操感强 反斥责孩子 |
www.sinonet.org 2013-06-27 人民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继5月8日海南万宁小学6名小学六年级女生“集体开房”事件后,媒体集中曝光的儿童性侵案在10起左右。
有专家指出,国内性侵害学生的隐案率为1∶7,即暴露一起性侵案,背后还有7起不被人所知。在传统“性可耻”观念影响下,受侵儿童背负的不仅是成人的价值评判,其内心承受的更是社会缺乏正确和人性化干预后带来的重创。而家庭永远是孩童最好的疗愈之地,在儿童保护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树立保卫孩童的意识,是基于爱,更是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孩子的心事
你的小秘密会告诉谁?有孩子写的不是“爸爸妈妈”
一直从事青少年安全教育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做过一次测试,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女童为玩具小熊“不能触摸的地方”贴纸条,7岁以下的女童大都贴在了小熊的鞋子和眼睛上。
陕西省妇联妇女儿童权益部的志愿者、心理咨询师李淑茜在一次亲子互动活动中,给6到12岁的孩子出了测试题:“你的小秘密和困惑会告诉谁?”孩子需要填5个人。有些孩子5个人里没一个是“爸爸妈妈”。一些孩子甚至填的是自己虚拟出来的偶像。
60岁的杨爱民在陕西省妇联妇女儿童权益部工作。去年年初,铜川市13岁的少女玲玲(化名)多次受到一名男邻居的猥亵,直至这名男子对孩子强奸未遂,因担心揭发,给孩子零花钱时才被家人察觉。这名男子最终被判刑4年零6个月,在杨爱民看来,“判得太轻”。而由权益部提出的为受害女孩实施的精神赔偿,法院没有执行。
去年年末,蓝田一名初中女生惨遭强奸的案子,省妇联主动提出要为该女生提供免费的身体干预和心理干预,却被其父母拒绝,且要求严格保密孩子的现状信息。
陕西省妇联儿童权益部每年接到少儿性侵的投诉咨询电话在10例以上,但实际介入干预的只有两三例;大多电话都不会留下完整信息,“主要内容大都涉及能否私了”。
每次当杨爱民告诉对方,这样的事情“绝不能私了”时,对方的电话就会挂断,“玲玲案”也是在私了未达成的情况下,受害女童家属才请省妇联出面干预。
家庭的伤害
父母不知不觉中将痛苦转嫁给孩子
2005年前后,正在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儿童性侵研究专家龙迪用两年时间,近距离走入北方某地6个受到班主任性伤害的女童家庭,怀着深深的纠结,完成了35万字的博士论文集《性之耻,还是伤之痛》。
这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儿童性侵犯的专著。龙迪曾做过一个统计,内地一家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每天至少有一则与性侵相关的新闻”。而她知道,通过媒体曝光和揭露的儿童性侵个案,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著作完结后一段时间,龙迪一度处在“深深的幻灭中”,她极想告诉周围的人,性侵发生后,一系列的心理创伤:恐惧、焦虑、抑郁、噩梦、暴饮暴食或厌食,甚至自杀的念头,都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人格。
除此之外,“家庭的贞操耻感,也将父母置于黑暗的深渊。”在龙迪的研究中,越不敢面对现实的家庭“重创越深”,一些侵害发生后,父母因为自己不愿接纳事实,也很难为孩子提供持续有效的心理援助,最终,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痛苦转嫁给孩子”。
一想到女儿被欺负过便暴躁、恶心
对此,李淑茜也感同身受。一次,她为一对母女进行心理辅导,从母亲踏入咨询室起,李淑茜看到的就是她“眼中满满的绝望”。整个咨询过程,母亲压根不谈女儿的现状和感受,只顾自己哭泣倾诉内心的迷茫、担心和无助,而一旁10岁的女儿,除了低头玩手,“目光冷漠到不触及任何人”。
在龙迪撷取的6个家庭范本中,有两对家庭,在原有家庭问题上,丈夫和妻子也因为无法调和孩子性侵事件带来的负面纠缠和冲突,而选择了离婚。
龙迪的研究显示,起初受侵女童对于自己受侵的事实并没有明显的“贞洁耻感”和创伤反应,导致受侵孩童形成退缩、疏离、低落、分离、厌弃等创伤反应特征,与不友善的外界评价和家庭内部支持系统丧失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位来访的母亲曾大声哭泣着告诉李淑茜,“明明受害的是孩子和我们的家庭,为什么人们却将指责投向我们。”这位母亲曾试图勇敢地领着自己受伤的孩子出门,听见的却是村里人们“带刺和挑剔的议论”。
龙迪也遭遇过这样一个家庭,在得知女儿被老师性侵之后,夫妻俩愤怒的情绪无处宣泄,斥责女儿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母亲,一想到女儿“被坏人欺负过”,便“指桑骂槐,暴躁、恶心”。
“性之耻掩盖了伤之痛。”这是龙迪实际研究中最痛心的地方。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