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人们一提起空中乘务员、出租车司机、酒店服务生、记者、导游等有着特殊服务对象的职业,就会联想到高薪、体面、稳定等令人羡慕的字眼。如今,空姐回归服务员本质,导游靠回扣生存,寻呼小姐,你还记得这个职位么?
褪色的金饭碗之空中乘务员。曾几何时,空中乘务员是笼罩着一层神秘光环的特殊职业。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招收空中乘务员。那时民航局刚成立,周总理亲自指示要在飞机上配备女乘务员。经过学校推荐和层层选拔,16名北京中学生和两名民航局的女工作人员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空中乘务员,被大家称为“空中十八姐妹”。当年地位、收入堪比明星,如今勉强算得上中等收入。
褪色的金饭碗之出租车司机。当年清华毕业生都来开出租,如今比建筑工人挣得少。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满大街黄色的面的和红色的夏利是北京人难忘的记忆。不过,与几毛钱的公交车费相比,10公里10块钱的价格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将打车人群限制在了富裕阶层。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份子钱和油钱越涨越高,如今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已经大大缩水。
褪色的金饭碗之酒店服务员。当年刚毕业就跟爸妈挣得一样多,如今读酒店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少。二十年前,酒店行业是人才聚集的热门行业。那时的北京刚刚对世界开放,为数不多的几家五星级酒店成为欧美游客来到北京住宿的唯一选择。近些年,中国读酒店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少,各大酒店在招聘、培养、保留人才方面需要花费的心思越来越多。
褪色的金饭碗之售货员。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售货员的工作既轻松又干净,好多限量供应的商品,售货员可以找领导批条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买到。街坊四邻都愿意跟售货员套近乎。如今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超市的普及也减少了对商场售货员的需求,售货员有了新名字――导购。在电商大行其道、商场开始走下坡路的今天,售货员的转型迫在眉睫。
褪色的金饭碗之导游。当年在外语人才缺乏的大背景下,二十年前导游的服务对象几乎全部是外国游客。导游小姐不仅经常能出国,除了基本工资,还能拿到数额不菲的小费和购物回扣。真是赚钱赚到不好意思。如今很多外语专业学生把进入旅行社工作看作是就业的“下策”。付出多,压力大,淡旺季明显,回扣也被严格监管。导游行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褪色的金饭碗之记者。当年媒体行业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二十年前中国的广播、报纸、电视媒体屈指可数,企业要想在某大报刊登一条广告,至少要排三个月。在信息垄断的年月,记者、编辑的收入达到公务员的八九倍真不足为怪。如今受到媒体多样化时代的冲击,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媒体不再是企业投放广告的最好方式,记者、编辑的收入相应大幅下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