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龙向记者展示自己“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的奖牌。本报实习记者赵恩泽摄
2008年,映秀马元江搜救现场的尹春龙。(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周民摄
本月22日,一块5・12地震时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牌将会出现在北京艺德轩艺术品大型拍卖会上。奖牌的主人是尹春龙。
2008年,20岁的尹春龙徒手救出被埋6天的映秀电厂职工虞锦华、地震中最后一名生还者马元江,背出失事飞机机长,被誉为“抗震英雄”。
震后的尹春龙回到资阳重新种起香菇,如今,光环逐渐退去,负债累累的他将目光转向这块奖牌――他认为“最值钱的东西”。两周前,他人生第10次来京,一边找了份临时工,一边期盼着奖牌能拍出1000万元,“回去再干一番事业”。
1.
签委托书拍卖奖牌
尹春龙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红色木盒,打开后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白色纸巾,一块直径约5厘米的金色奖牌在盒内闪闪发光。提起奖牌的来历,尹春龙语调上扬,眉梢上翘,笑容浮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这可是最高规格的奖励,全国只有522枚给个人,北京才3枚,我是里面唯一的农民代表。陈光标 也有这个。”
两周前,在北京艺德轩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下称艺德轩),尹春龙一笔一画地在委托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将表面含金140克的银质奖章委托艺德轩拍卖。这块镶金的银质奖章,正是2008年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牌。
得奖后,尹春龙特意跑去一家金店,询问金饰的保养方法,“这个不能密闭,表面还要有摩擦,才不会变乌。”他说,遵照金店店员所说,他自制了一个凹槽状的盒子,将奖牌卡在上面,竖放在衣柜中间,“这样穿衣服的时候就能经常摩擦到奖牌了。”
4年中,尹春龙很少把它从衣柜里拿出来。他说,自己最宝贝的就是这件东西,“要不是走投无路,谁也不会想把奖牌拍卖了。”
2.
英雄光环下大举创业
在公众眼中,尹春龙的第一身份是“抗震英雄”。带着“英雄”的光环,震后回到资阳老家的他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他还是选择继续种香菇,并借款扩大种植园规模,引入抗旱设备,投资与成名前不可同日而语。
2008年7月,尹春龙第一次以“英雄”的身份,站在共青团中央“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的颁奖舞台上。穿一身白色休闲T恤的尹春龙初到北京,就得到团中央一位领导的“特意关照”,这个“农村来的小兄弟”被拉去逛商场、买名牌西装,这对他而言,是从未有过的荣耀。
为鼓励尹春龙创业,老家资阳市为他提供了8万元青年创业贷款;在当地雁江区领导“关照”下,他又轻松拿到了资阳雁江农村合作银行的30万元贷款;两个搞企业的老乡也先后借出共70万元;尹家的亲戚朋友也借了几万块。拿着这笔钱,他把大棚搬到昆山农业园区,租了30多亩地。
购买菌棒新品种、升级园内硬件设施、引入喷灌和抗旱设备,拿着百万启动资金,他开始盘算着香菇园的收益,“一个大棚占半亩地,有5000个菌棒,减去工资、租金、电费什么的,一个菌棒能有一块钱的利润,这样一年大概是30多万的利润。”
其间,他还试图创办成都双流春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买来了《新编公司必备管理制度》。在其昆山农业园的办公室里,电脑、电话、打印机各种设备齐全,白衬衫、黑西服是他必不可少的行头。从种香菇的农民变成企业家,这是个能让他“在深夜笑醒”的创业梦。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