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家鑫案之后又陷11刀门 李玫瑾又挨骂的断裂之殇 |
www.sinoca.com 2011-09-02 南方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知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又因为心理学解读挨骂了。针对日前引发众口汹汹的湖北公安县纪检官员11刀自杀事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进行了专业分析,认为人在极度痛苦、一心求死的情况下,是有可能采取自虐式的自杀方式的。另外,11处刀伤也并不罕见,国外最多有100多刀的案例,自杀者也有能力完成。此言一出,即引来网上质骂声一片(9月1日《东方网》)。
无论是药家鑫案中她的“杀人是习惯性的弹钢琴动作说”,还是此次官员11刀自杀事件中她的“可能自虐死亡论”,知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常常是一语出而天下惊,似乎“挑战”着公众的常识和接受的底线,然后鞭挞与辱骂声如潮而来,久久不绝。
就个人而言,我也很难接受“11刀”是自虐心态下的激情自杀,诚如不少论者所指出的,“官方调查不能总羞辱公众的智商”。不过仍然需要提醒的是:辱骂者与李玫瑾之间事实上并不是一场平等的对话。李玫瑾更多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诠释,国外100多刀自杀的案例虽然是孤例,却不容否定,自虐式自杀方式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仅仅作为一个犯罪心理学家而非办案人员,她也只能作出这样的判断。围观者多从个体的感知出发来判断,个体情绪难免和“专业”之间形成裂痕,所以李玫瑾身后才骂声纷至沓来。这其实更反映出了一个沉重而普遍的现实:那就是专家与普通民众之间话语、共识的断裂。专家本来只应做思想的精英,不做道德的精英,而现实中太多专家在道德上的糟糕表现,最终演变成了公众对专家群体的整体怀疑。
李玫瑾说“11刀”或许是自杀,这里面可能有学术之伤,但李玫瑾身后的断裂之殇其实远甚于此,这一点需要被厘清,更需要被放大。深入观察可以发现,断裂并不仅仅在专家与公众之间,也在权力者的态度与围观者的期待之中。“弹钢琴说”也好,“自虐式自杀”也罢,公共事件的发展前期,面对呼之难出的真相,公众往往充满了焦虑,而权力者或司法者却迟迟不回应,这自然会让他们情绪百生,此时李玫瑾再不合时宜地出来表态,也就点燃了公众本来就蠢蠢欲动的愤怒,李玫瑾也就必须被挨骂。我们需要在李玫瑾的被骂中看到这样一个危险的信号:有太多的断裂正在无声无息地产生。没有共识就没有和解,一味地争议与谩骂,只会把不明真相继续引向没有航标的河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