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模有样的公祭现场。万凌云 摄
公祭现场。 万凌云 摄
上图:弃在一角的宗泽墓原残碑。
昨天上午,尽管一直在下雨,镇江城东京岘山麓大宋忠简公宗泽陵墓前,一场庄严的公祭宗泽大典正冒雨举行,一群身穿汉服的“90后”大学生们, “复制”了古代公祭大礼,在北宋名臣宗泽墓前敬酒焚香行汉礼。公祭现场不仅有模有样,而且庄严肃穆,吸引很多镇江市民冒雨到现场观看。而让记者意外的是,这场特别公祭的发起者竟然是两名在国外的留学生王文韬和杨逸明;而获悉公祭消息的宗氏后人,则从浙江等地赶至现场焚香祭拜。
■宗泽其人其事
提拔重用岳飞 死前连呼“渡河!”
宗泽(1060―1128),北宋末、南宋初年抗金名臣。字汝霖,谥号忠简,浙江义乌人。“靖康之变”后,宗泽以70高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征兵勤王,收复沦陷故土。并在第二年出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
留守期间,宗泽积极联系河北义军,收拢四散官军,阻金兵于黄河北岸,提拔如岳飞这样的优秀青年军官,终于成功使大宋局势转危为安。金人畏惧,皆谓之曰“宗爷爷”。
为劝说高宗皇帝回銮东京,收复北方失地,重整河山,宗泽一年内连上二十四疏,却得不到半点回音。终致忧愤成疾,疽发于背。临死前,宗泽交待后事,无一语及家事,连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
一篇《心底的故乡》引发公祭“构思”
王文韬和杨逸明两人均是镇江走出去的留学生,前者毕业于镇江中学,现在法国亚眠科技学院读大一;后者则毕业于镇江第一中学,现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读研。小王自小就喜欢人文历史,尤其对传统历史文化感兴趣。
小王告诉记者,本次公祭的“触点”来自于小杨今年3月份发在“人人网”上的一篇思念家乡镇江的文章――《心底的故乡》。在这篇文章中,小杨提出了关于镇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光大问题,因为同是镇江人,他无意中看到后特别有感触,也写了相关文章回应。两人在网上来回几次后,就有了发起公祭北宋名臣宗泽以引发政府对宗泽重视的想法。此后,两人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互联网沟通相关细节,并最终确定放暑假回镇江于7月17日举行公祭大典,同时在网络上发布了相关消息。
穿汉服行古礼“公祭”引来多方响应
5月1日,人在国外的王文韬在国内相关网站上发帖,透露7月17日公祭宗泽的消息,在祭祀流程中记者看到:“此次祭祀,我们主要参照明代释奠礼制度考订,再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损益而得。”确定祭祀分预备、迎神、献礼、饮福受胙、撤馔、送神、望瘗、礼成等环节,并要求“在谒陵祭祀现场,参礼人员着汉服出席”。公祭消息一出,很快引来热烈反响。随着小王和小杨放暑假回到镇江,各项准备就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6日还进行了排演。
昨天到场参加祭祀的有20多名“90后”大学生,撰写公祭祭文的是中央财经大学的陆京州,他也是从镇江一中毕业的,为了写好这篇不到300字的祭文,本身古文功底就很深厚的小陆,特地从网上下载了多篇古代将军的祭文仔细研究,最后严格遵照相关格式,在融入宗泽的事迹后而成。“儿时就知道宗泽是个爱国爱乡的民族英雄,通过此次撰文,对先贤宗泽了解更多,敬重也更多,我们都希望这种先贤精神能在今天、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让宗泽成为镇江文化的一个崭新标注点!”小陆说。
宗氏后人到场焚香跪拜还有“直播”
在公祭现场,记者遇到了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陈栋梁,15日晚上他从深圳赶至镇江。老人告诉记者,他此次到镇江是受香港朋友宗世豪先生所托,特地到镇江拜谒宗泽墓的。不想此次镇江正好举办公祭大典,真是“意外之喜”。所以在公祭前焚香和燃放鞭炮时,他特地拨通了宗世豪的电话,在手机里直播“大典”,并激动地告知好友:“你家老祖宗墓上香火很旺,你尽管放心!”
在现场,记者还遇到了特地从浙江义乌稠城街道宗宅村赶来的5名男子,其中为首的宗顺华老人是当地老年协会的会长,老人说,他们村中有1700多村民,都是宗氏后人。此次获悉镇江要为老祖宗举办公祭大典后,乡邻们推选5人代表全村1700人来拜谒老祖宗。当得知公祭大典的组织策划者是一群“90 后”大学生后,5人更是激动不已,对记者说:“这些孩子真不简单,我们宗氏后人真不知该怎样感激他们!”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