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置换的人生:女子20年前遭二姐冒名顶替上学(图) |
www.sinoca.com 2011-05-24 三联生活周刊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去最远的地方
杨丽敏说,她没有听从母亲的话,给自己起了一个柔美的名字,意思是蔷薇花盛开的月份。“这是为了纪念我1973年4月2日的生日。”二姐杨志军从上师专的那一刻起,用的是杨志强的身份,而杨志强则改成了这个新名字,复读时用的还是自己1973年4月2日的生日,直至1992年报考大学时才不得不用了杨志军1972年1月6日的生日。“每年的4月2 日,我、老公和孩子一起庆祝,大姐杨志华也会发来祝福的短信。其他人都在1月6日祝我生日快乐。每年到了这两天,心里的伤疤就会疼起来。”
杨丽敏继续插班进入海二中的高三4班复读。在当年的海二中,每年一个班考上大学的人数能占总人数1/3,杨丽敏1991届的同学有一些也再次和她一起重读高三。她仍然被大家叫做杨志强,书写时她才会用新名字。杨丽敏1991届的同桌黄玉海当年考取了郑州粮食学院,杨丽敏在复读期间和他保持通信往来。黄玉海告诉本刊记者,杨丽敏有一天在信中告诉他,自己改名字了,他还觉得很好,因为原来那个太像个男生了。“我知道杨志强考上了海拉尔师专,但不知道她没去的隐情,我也没好意思去问她。她平时学习成绩好,当年化学考试出现失误,想复读一年太自然了。”
杨丽敏只把这件事告诉了几个身边的朋友。“他们安慰我说,我和我二姐长得完全不一样,她报到的时候肯定通不过,于是我心里又有了一丝希望。”回想她第二年去大学报到的经历,杨丽敏告诉本刊记者:“高考前夕填了一堆表格,其中有几份送到了最终考上的高校,报到的时候他们会将表格上的照片和真人做比对。二姐嘴角上有颗痣,那是很明显的和我长相不同的标志。”
杨志军却仍然顺利在海拉尔师专完成了两年的学业。杨丽敏说,她和同样复读的李玉霞曾结伴一起去杨志军的学校看她。“我们去了二姐的宿舍,和她一起在食堂吃饭。无论住宿环境或者伙食,都比二中要强得多。想到她在那里交往的同学、享受到的物质条件都应该是属于我的,一下变得很难受。”在复读的那年里,杨丽敏只去看过一次二姐。
在第二年高考的时候,杨丽敏的名字又发生了问题。“因为家庭户口本上,杨志强的名字已经被注销后迁走了,只剩下一个杨志军。一位政教处的老师看到我一个人在那里哭得太可怜了,就去派出所找了个熟人,帮我把杨志军改成了新的名字。”在当时的海拉尔,考生选学校时,首选都是北京、天津和东三省城市中的大学。杨丽敏复读后,成绩比前一年提高了100多分,她最想报考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但是妈妈考虑到要保护二姐的身份,禁止我报考师范专业,防止我们两个将来都在教育系统。并且她还有要求,我要是去了北方城市,一定不能和过去的同学来往。”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最终激发出杨丽敏的叛逆情绪。她选择了在当地招生的院校中一所最靠南的学校――厦门大学,去那里学习她较擅长的化学专业。“好像离家出走一样,我想离开伤我心的家人。”从海拉尔到厦门,杨丽敏坐的是火车的慢车,算上中转与停留的时间,走了将近一个星期。
亲人之间
就在进入厦门大学后不久,杨丽敏和二姐杨志军以及父母在修改出生年月上发生了矛盾。杨丽敏告诉本刊记者,她到达学校后,感到了强烈的不适应。“北方干燥,南方湿热,我得了严重的湿疹。在班级里,不知道谁发起的按照年龄给大家排座次,我用了姐姐的年龄,又参加过复读,一下子比班里同学大了两岁,被大家天天喊做 ‘老大姐’。在家里我排行最小,在原来91届的班里,我又算读书早的,有时候还被同学们叫做‘杨妹妹’,这种落差我不能接受。”于是杨丽敏给二姐写了封信,表达了身心的双重苦闷,希望两人的出生年月能够调换过来。结果这封信被杨志军直接转交给了父母。“爸爸和妈妈各来了一封信。爸爸的主要意思是,‘为姐姐做牺牲是正常的,如果再有什么微词就是对父母的不孝顺’,妈妈回信则说‘一定要为姐姐保守秘密’。”在那个年代里,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宿舍里的电话拨不通外线,通信是远隔千里的亲人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同一寝室的同学总是能收到父母的信,可是大学4年,来自父母的信件我只收到过这两封,主旨就是如何站在二姐的立场为她着想。”
也许从母亲的角度讲,在这件事情上,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足以让她们相互体谅,她很难理解其中的不妥之处。杨丽敏家庭特别的地方在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旁,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了解其实非常有限。母亲是天津人,年轻时作为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去了内蒙古阿荣旗的那吉镇,在那里认识了父亲。杨丽敏和杨志军两人小学一至三年级在那吉镇父母的身旁,接着被送到天津的姥姥家照顾,在当地完成了小学直至初三升学前的学业。那时父母已经调去海拉尔郊区的宝日锡勒煤矿工作,姐妹两人就在海拉尔参加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考上了海二中。大哥长杨丽敏6岁,大姐则长她4岁,由于一起上学的缘故,兄弟姐妹四人中相差一岁的杨丽敏和杨志军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理所应当母亲会认为她们关系非常亲密。“上高一的那年,妈妈将我们安排进一个宿舍,好互相照顾。”杨丽敏说,“实际上,我们两个人性格不同,在宿舍里都有各自要好的朋友,除了吃饭在一起外,校园生活并无太多交集。”
在杨丽敏的记忆里,母亲曾经有两次明确对此事表示过歉意。“我在佛山找到工作后,她过来和我住过一段时间。我对她说,在大学里,人家都拿我的年龄打趣。毕业后,去私企面试,其中有一家问我,为什么快25岁了才毕业?我发起愣来,人家以为有什么隐情,就把简历材料退给我,让我走了。母亲当时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看着我说:‘对不起。’”还有一次,则是在母亲临去世前。“妈妈在2005年12月突然因为心肌梗塞住院,住院的第二天,我意外接到了她的电话,她说有件事情妈对不起你。她曾经收到过我高中同学的信件,没有转交给我,就直接销毁了,就是怕我和他们联系。住院的第三天,妈妈去世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杨丽敏说,她对母亲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既因为她对我们姐妹的不公平而埋怨她,又很同情她。一直以来,父亲在外面做生意、交朋友,不怎么着家,四个兄弟姐妹的生活学习都是母亲料理。后来母亲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父亲也不怎么关心她。”
杨丽敏对于杨志军却不能释然。她上大学时总共回家3次,之后工作了每年回去一次。二姐1993年被分配到满洲里三道街小学工作。“我一般会去齐齐哈尔看望搬到那边工作居住的大姐和父母,和二姐见得很少。”在屈指可数的和二姐的见面中,几乎每次杨丽敏都会提到改回出生日期,双方便不欢而散。两人吵得最激烈的一次是在母亲的告别仪式后。“母亲在的时候,我们吵,肯定是母亲支持她,二比一。母亲不在了,我就跟她直接面对,那次吵得非常激烈。”
2009年7月,杨丽敏从深圳先去齐齐哈尔找到在那里教书的大姐杨志华,两人又一起去满洲里和杨志军会合。三姐妹连同各自的子女,共同到中俄边境上的国门游玩,留下了不少笑容灿烂的合影。那是1991年以来,唯一一次气氛融洽的家庭旅行。“那时大哥杨志刚在加拿大工作,被诊断出患了白血病。我们姐妹凑在一块儿商量怎么救大哥,都去医院做过配型检查,心里就想着要团结起来,一起过了这个难关。”2009年12月,42岁的大哥在多伦多去世。此时,满洲里市纪检委已经接到陌生人举报,称本市三道街小学的教师杨志强,本名是杨志军,当年顶替妹妹上的师专。随着调查的深入,杨丽敏和杨志军的关系迅速恶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