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一则西瓜爆炸新闻把那些吃西瓜爱好者给炸傻了,据5月13日《扬子晚报》报道,连日来江苏镇江附近一些西瓜大棚里,大小西瓜还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疯狂地炸裂开来,目前已有6000多斤西瓜爆裂村民称,据该村民爆言是使用了一“技术员”推销的“膨大剂”所致。西瓜爆炸炸得公众惊心肉跳,也炸出一地的疑问:谁来给我们提供安全的瓜果?对于那些提供无良技术的“技术员”又该如何惩罚?对于那些乱搞新技术的无良“科研人员”又该如何打击?我国的法律面对这些害人的东西,如何才能硬起来?
各类膨大剂的作用原理一般是植物激素类物质,片面刺激细胞分析,从而脱离正常的生长规律,长得体大肥硕。其实种植业使用膨大剂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只不过一直没有引起普通消费者的注意。
像长得像小馒头似的草莓,个头特大还有方有棱的猕猴桃,其实都是打了膨大剂,粉红色或连把都红了的荔枝,瓜子不成熟、味道不甜却通红的西瓜等等,多是施用了催熟剂。
比如在弥猴桃业经常被偷偷使用的膨大剂为例,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系那个一直推崇“高新”技术的米国--美国Sandoz公司最研发,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1985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我国的研究人员却争先恐后引入,中国农科院果树所8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1992年农业部居然批准了该产品。氯吡脲是一种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对人类的副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市场上的葡萄如果个头又大又圆,但口感差,一般也是加入了“催红剂”和“膨大剂”。催红剂学名叫“乙烯利”,可以让葡萄提早成熟,膨大剂可以让葡萄长得更大,在葡萄膨大剂中,氯吡脲的使用率最高。市场上的葡萄用没用这些激素只能通过肉眼去识别,如果葡萄颜色都是紫色的,没有青色,品尝口感差,就应该是“催红剂”惹的祸。葡萄园里如果葡萄杆很粗,很可能是用了“膨大剂”。
乙烯利、氯吡脲等催熟膨大剂能够促进植物的无限成长,自然对人体也有副作用。只可惜的是,目前对这类产品的安全研究一直缺乏,只是有资料显示,长期食用这些膨大剂的产品,对人体肾脏有危害,对孕妇和婴幼儿造成的潜在危害会更大。激素类的瓜果易使孩子性早熟
,在我国的济南、西安早就发现过有三四岁男孩女孩因吃早熟“激素瓜果”出现男孩长胡子、女孩乳房鼓的性早熟症状。在食物链中,瓜果等含有的过量激素在人体内富积,还可以通过怀孕妇女传给胎儿。
但是,各类植物类激素滥用,在果内究竟有多少残留?没有人有研究,过量使用这些激素对人体有多大危害?也没有人去研究,能不能降解这些激素?还是不知道,目前此类早熟催大的瓜果与性早熟有何联系?都没有研究。
西瓜爆炸,炸得我们心惊肉跳,但也让我们反思:瓜果虽然受了点损失,乱添加有害物质,活该!但对那类推销“膨大增甜剂”的“技术员”应该怎么惩罚?对那些乱引进各类有害“高新技术”的研究者又该如何惩罚?那些应该是主要的受益者,包括最早引进瘦肉精的无良研究人员,自己致富发了大财,但却让国家付出沉重的监管成本,消费者的健康也遭到很大的危害。如果让这些人员受到重重的惩罚,我国一直缺乏相关的法律法律,但必须要对此类人进行坚持打击,否则,以后不一定又搞出多少毒害人类的坏技术来。三聚氰胺被叫做“蛋白精”,一般的普通农民怎么知道这些东西能够用什么作用?所以必须对那些乱引进“新技术”的无良科研人员进行重重打击。不但把他们赚的黑心钱给吐出来,而且要受到重罚才行。
对于那些在一线推销产品的“技术员”,更应该打击,应该是“毒贩”,所以也应该如惩罚毒贩一样地绳之以法!
其实许多生长剂和抗生素都不应该使用,乙希利、避孕二号等催熟剂更应该禁止,但遗憾的是,目前监管部门因为监督难度大,几乎不作为。 还是让我们自保吧,教一招,在瓜果市场,形状异常,外观色泽太美丽,味道差而平淡,一般都是被催熟剂、膨大剂、防腐剂搞出来了,要尽量少买少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