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大学生的另类就业:“垃圾哥”收废品年入百万 |
www.sinoca.com 2011-04-23 山东商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200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引发了人们关于人才浪费的大讨论。眼下,一大学师范生在杭州的举动,又一次将这个话题放到了大家眼前。这位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近日在杭州某网站的论坛中公然宣称:“我毕业于师范院校,我考过研,但名落孙山,我找过工作,但屡屡碰壁。现在我在下沙收废品,年收入近百万。我干着别人看不上的职业,却拥有让大多数人羡慕的收入。”短短几小时,该帖的点击量就超过了25万人次,网友们戏称其为 “垃圾哥”。
白衬衫灰西装,不像“捡垃圾的”
“垃圾哥”名叫宋启(应本人要求用化名),经过联系,宋启答应接受本报的采访。
昨天上午,宋启如约出现在下沙高教区,开着他刚刚上手,尚未来得及上牌的天籁轿车。记者眼前是一个穿着白衬衫、灰西装、黑皮鞋的年轻人,皮肤黝黑,跟想象中的“垃圾哥”差距很大。
说起自己的经历,宋启有点无奈:“大学毕业后我来杭州找工作,面试结果都不理想,为逃避残酷的就业现实,我又准备考研,失败了。”最后,宋启决定自己创业,“没钱,没关系,能做什么呢?”宋启想到了回收废品。
他花了800元,买了辆电动三轮车,租了一块空菜地建成“大本营”,开始了在下沙走街串巷的生活。当时最值钱的是一种叫“油光纸”的垃圾,“我用0.25元一斤的价格收来,然后囤积起来,等到足量了再以0.7元一斤的价格卖出。”第一个月宋启赚了3000元。
那时正是杭州最热的月份,宋启说:“外面是三十八九度的高温,我一个人顶着大太阳把收来的废品全装上卡车。”自从发了那个热帖,很多年轻人来问,能不能干这行,宋启说:“大多数人干不了,因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
“收废品不丢人,没有钱才丢人”
刚开始收废品时,宋启不敢告诉父母。直到现在赚钱了,父母还是不肯跟外人说,他是收废品的,“他们总觉得干这个丢人。”
不支持宋启的,还有女朋友,几次闹到了分手的地步。知道他收废品的亲戚朋友,同样冷嘲热讽:“这是傻子也能干的事,你爸妈供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真是白花了这个冤枉钱。”
但在宋启看来,现在的工作脏点累点,并不丢人,“当一伙朋友出去玩,大家抢着付钱,你却抓着皱巴巴的口袋,躲在后面,那才丢人。”前几天,大学同学开了同学会,“多数同学做了老师,当我开着车出现在大家眼前,他们露出的是羡慕眼神。”
2009年,宋启在九堡拥有了自己的废品分类加工厂。“现在下沙的几家大工厂都和我签了约,每个月有固定收入,每周的工作就是去收收账。”
宋启的亲身经历在杭城大学生中间引起了热议,有些学生公然宣称要跟他去收垃圾。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小,在校大学生黄增煌认为:“这简直就是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杭州19楼的网友王潘龙顶帖:“打死我也不会去收废品的,哪怕一年100万元的利润。”
对此,浙江传媒学院市场营销学的邹立清老师表示,当下社会风气有些浮躁,肯脚踏实地做事情的越来越少。大学生就业也早已不像以往那么看重职业身份、地位。他们的择业更多的是依据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职业没有贵贱之分,能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就是好的。
平静看待大学生收垃圾
近年来,像陆步轩这样卖猪肉的大学生层出不穷,此外还有大学生开始卖红薯、擦皮鞋、做保姆,其中不乏知名高校、重点大学的学生。人们对此类行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元化。一方面,因为卖红薯的开出了连锁店,卖猪肉的也成了千万富翁,成就让人们停止了质疑。另一方面,人们对大学生的期望值也日趋理性,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学,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卖猪肉也好,收垃圾也好,我觉得,大学生应该灵活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心态,坦然面对世俗偏见。我们也不妨平静客观地看待他们。
社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只要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才智,做什么又有何妨,让大学生就业变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才是可悲的。据《钱江晚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