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5学子希夏邦玛雪峰遇难 幸存者9年后拍电影 |
www.sinoca.com 2011-04-19 重庆晚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希夏邦马 血泪的记忆
李兰回忆,2002年7月,他们15位队员乘火车到格尔木,再坐火车辗转到拉萨。10元钱一张床的小旅馆,他们也不是一人一床,好几个男生睡在地上。攀登希夏邦马峰西峰前,西藏登山协会给了他们三条建议:租一部海事卫星电话、雇几名向导、改季节攀登。
三条建议都未采纳,海事卫星电话租金高,雇向导也需花钱,更改季节更不现实,除了寒暑假,他们主业是在学校学习。
15人被分为A、B、C三组,身体最强、技术最好的A组5人负责冲顶,他们是98级电子系学生雷宇、98级数学系学生林礼清、2000级政管系学生张兴柏、2000级力学系学生卢臻和99级数学系学生杨磊。李兰被分在B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也将冲顶;C组则主要负责后勤保障。A组较B组提前一天出发,B组又较C组提前一天。
8月7日,走在最前面的A组,翻过一面6700米高的大雪坡,与B组失去联系,最后的信息是“正在修路”。“我们以为是对讲机故障,我们对讲机通话的有效距离只有5公里,遇到山崖阻挡则更短,之前也出现过通话中断。”她说,第二天,他们按计划上到A组的C3营地,发现没有人活动的痕迹,如雪地上的脚印等。他们侥幸认为:或许A组改变计划提前冲顶,或许更改了线路。
8月9日,李兰所在B组向上搜索。“天啦!半个足球场大的雪崩区域,我亲眼看见两个队友的遗体……”李兰大声嘶哭,在漫天风雪中飘荡。
15日,西藏登山协会接到求救,派员赶到大本营。最终,搜救人员找到了A组5名队员的遗体。按国际惯例,在拍照、取下部分遗物后,将遗体原地掩埋。
拍摄电影 重登那座山
事发后,李兰等回到北京,在媒体的广泛关注中,一些争议声音也冒出来:“解散山鹰社”、“学生社团根本不该参加这类活动”……
“直到两三个月后,我躺在床上,才感受到悲伤。”李兰说,人生中,任何一次经历,都可能对人生产生影响。“只有在山里,我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之后,她辞去一网站编辑的工作,投身到户外登山界,一直干至今天。
但山难一直在她内心深处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直到2009年,山鹰社一些老队员决定投资拍摄一部电影,对当年的山难作一个总结。
李兰作为女主角参与了影片拍摄。“作为一个登山者,最好的救赎就是重登那座山。”这次,为了实景拍摄,他们选择了商业队,并成功登顶。“我们带着勇气来了,我们带着伤痛离开,我们又重新回来,我们终将会离去,将记忆永远留在这个沉默的山谷里。”影片中,李兰如此说。
今天,李兰已购买了从重庆到拉萨的火车票,一方面回西藏登山学校教书,另一方面为了今年7月去攀登另一座雪峰作准备。“不要问我为什么,《巅峰记忆》中有句话或许是答案:岁月的痕迹、攀登的痕迹、成长的痕迹都从身上掠过了,最后剩下来的东西是不是就是我到这世界尽头来寻找的呢?”李兰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