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哈尔滨、重庆等地媒体纷纷曝出当地泥瓦匠月薪过万的消息,媒体在解读这些消息的时候,或欢欣鼓舞,认为收入倍增已开始惠及底层农民工;或忧心忡忡认为人工费用的增长,将直接刺激建筑和装修业的物价水平。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还不足以说清楚“泥瓦匠月薪过万”这一受关注度极高新闻背后的所有真相,只是盲人摸象摸到了大象的尾巴或别的部位。
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高度发展的房地产业和基础建设需求,建筑业作为一个古老的新兴行业,焕发出了强烈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的所有人,其中包括处于行业末端的泥瓦匠们,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且很明显,他们还算不上获利最多的阶层。这就如同坐在同一列火车上不同等级舱位的旅客,同样享受着发展本身带来进步,但这种进步的力度和水准,是否凭几个业界顶尖人物的收入水平,就能显示的呢?这就如同我们不能凭部分建筑企业还有农民工上演讨薪秀而否定整个行业的效益形态一样,我们也不能凭新闻界找出的几个泥瓦匠界典型的例子,就鼓掌高呼泥瓦匠行业甚至农民工们的收入春天已经来临一样。什么是新闻?稀缺的偶发的事情,当然是新闻,而各地媒体大呼小叫地选择报道的“泥瓦匠月薪过万”,大概就算这种稀缺性新闻,这几乎都成了每年开年用工荒报道的一个通例,我依稀记得,一两年前,部分媒体在报道四川民工荒时,打出过“泥瓦匠月薪五千”的惊悚标题。而事隔不久,泥瓦匠身价倍增了,但人们依旧兴味盎然地看着有关他们月入万元新闻,并发出惊叹。而这种惊叹背后的潜台词却是:泥瓦匠的收入,原本不应该是那么高的。否则,新闻的惊异性,又在哪里呢?答案只有一个:反常了呗!
我仔细阅读了几篇对泥瓦匠月薪过万的报道,此前网上疯传最厉害,并且是不多的点得出真名实姓的被报道民工王宝和已在《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上澄清,此前网上传的视频称月入过万,存在巨大的水分,他的身份,也只是装修工地的油工,而非泥瓦匠,他的工资,也在记者的诱导之下,直接吹高了一倍。而且,他们的计酬方式,是社保机制缺失且收入安全得不到保证的计件制,也就是说做多少拿多少。这样的新闻,显然不可能作为论据,来推引导社会就业观念转换之类的论点的。但很遗憾的是,先前报道这件事的记者,就这样干了。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泥瓦匠业行业中,确实有人在计件制下偶尔几个月拿到了万元月薪,这就如同农民工和地铁歌手中走出了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一样,中大奖式的小概率事件,不足以引起大规模的效仿效应,更不可以引起一种潮流,因为它本身缺乏成为潮流的实质操作性。而将典型个案普遍化,对其解剖后硬推成普遍结果,并拿来说引导就业形势或择业观革命之类的事,一定会产生误导和不负责的结果的。此事还有一个更负面的结果,就是原本应该继续受到关注,并制度化地改善农民工生存和收入状态的行动,将可能因“月薪过万”的虚象所迷惑,而被耽误和搁置起来,公众,特别是那些刚经历了高房价和高装修价折磨的消费者,甚至可能对农民工的心态,发生一些变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