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悲催年终奖:人家发苹果4代 我们发4袋苹果(图) |
www.sinoca.com 2011-01-30 中评社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人家发的是苹果四代,我们发的是四袋苹果……”
“难道年终奖就是发了一只鸭?”
“国企,副科,年终奖5万6,加工资和月奖再扣税合计6万多点。”
“如果在发年终奖和死之间做个抉择,我们老板肯定选择去死,抱着他的钱去死。”
……
又是岁末年初,随着春节气氛越来越浓厚,对年终奖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热度。羊城晚报记者近日浏览各大网站论坛,发现年终奖都是一个人气很高的话题。您的年终奖,发下来了吗?
百度“年终奖吧”里,各种各样有关年终奖的帖子人气沸腾。一条发于2008年的《大家都来说一下自己的年终奖能拿多少?》再度被顶起,盖楼(回覆)已盖到了几百层,最后一个回覆是近日刚刚留下的,足可见年终奖的受关注程度。
羊城晚报记者浏览了不少帖子发现,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年终奖的多寡都会有所差别。而从年终奖的类别来看,有“无年终奖型”、“实物型”、“现金型”和“混合型”几种。
最无语
一毛都没有
“我是在一个世界500强的网站公司,听前辈说是一毛都没有的呀。”一位网友喊道。
另一个网友则显得很气愤:“现在又快过年了,11月份的工资都拖了10天了,房租什么的我都是花的信用卡!年终奖?肯定没戏。工资发了就不错了。愁人!明年考虑不干了。合同什么的都没签!”
“在这破公司干了3年了,一分钱没有,还年终奖。平时花信用卡的钱给老板干活。真是黑心老板,无话可说。”一位网友显得很无奈。
也有网友说,年年都没有年终奖,早已习惯了,可“好歹有份工作,总比没收入强”。
记者发现,没有年终奖的情况并不算少,比例快占到10%。面对没有一分钱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感到气愤而无奈,但也显得没有办法,毕竟“日子还是要过的”。也有一些干的时间不长的人表示,年后要寻找新的工作,因为“待遇实在太差了”。
最“招骂”
两箱卫生巾
“年终奖发的就是只鸭子?”网友“国际男科”的帖子里只有一句话“RT(如题),你们有吗?”这样的语气,明显对这样的年终奖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自嘲。
“就是一袋大米和一桶食用油,实在太抠门了”、“我们是2斤猪肉……”这位网友的回覆令不少人感到忍俊不禁,而在某私营企业工作的林小姐说,单位也就发了一箱番薯和一只鸡,还美其名曰货真价实的土鸡,“还不够一家子人塞牙缝的”。
而记者得知最“雷人”的年终奖,来自于一家小品牌的卫生巾企业。该公司给员工发的竟然是两箱卫生巾。“有的还是未婚男青年,也没有女朋友,拿着卫生巾都不知道怎么办。”有员工这么抱怨。
有网友分析,实物型年终奖之所以最令人感到不满,主要是在于它用途的固定性,“如果是现金,哪怕只有几十几百,好歹自己想买啥买啥,但实物型的未必是自己需要的,不需要的也就白瞎了,只能送人”。
最大落差
现金差别大
现金型年终奖仍旧是主流,但从数字上来看,则天差地别。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可高达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我在上海的大医院工作,是派遣,才200”、“去年50元,今年可能一分都没有了”、“税后不到20”……当然,税后不到20元也许只是一种发泄,因为根本就够不上扣税标准。
记者整理发现,年终奖以3000元―2万元之间的占了绝大多数。但有的人对几千元的年终奖已表示满意,有的发了几万还不知足,人的心态不一而足。
最平稳
发钱发实物
在四类年终奖中,“现金+实物”的混合型年终奖反应最为平淡。
“6000元+1300元图书大厦购物卡,还行”、“奖金按年工资10%+苹果、橘子一箱+超市购物卡(500元一张)+牛肉5斤、鱼30斤+加薪当月工资的20%+春联、日历,还算挺丰富的”、“1万1加3000元购物券,外加苹果橙子油若干”。
本来不错的现金收入再加上丰富的实物,看来不令人满意都难。
有机构发布年终奖调研报告,称半数企业今年的年终奖预算比去年有所增加―――
经济回暖期望高
金字塔顶数国企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近日发布了《2010年企业年终奖调研报告》,对1000余家企业和千余名员工历时近一月调查,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相比2009年企业年终奖预算总体平均增长8.4%,其中增加年终奖预算的企业平均涨幅为18.1%。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今年的年终奖预算会比去年有所增加,另有42.7%的企业表示,预计2010年的年终奖将与2009年持平,仅5.0%的企业预测与去年相比会减少。在年终奖的发放时间上,元旦节前发的占3.9%;元旦与春节之间发的占76.6%;春节后发的占14.9%。
金融业平均涨幅最高
报告中称,打算增加今年年终奖预算的企业中,金融行业平均涨幅最高,达到31.9%;房地产行业位列第二,平均涨幅达到28.2%。随着2010年房价继续上涨,房地产仍然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前程无忧网站的新闻联络人冯小姐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调研报告是在一个月前做的,当时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开始发放年终奖,因此更多的是一种预估,真实的结果要等到年后的调研才可以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大部分企业的年终奖的确会有近两位数的增长,这主要和经济环境以及年终奖预期增强相关。
“现在大家对年终奖的预期普遍较高,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时较低可以理解,2009年开始回暖,2010年整体经济形势不错,就应该有所增长,加上通胀等因素,员工普遍对年终奖预期增强。这给企业也带来了一定的成本管理压力。”她还透露,大部分人的年终奖是以三薪、四薪为主,总体来看,国企的年终奖仍然十分丰厚,处于金字塔的高端位置。“这可能和国企薪酬管理体制相关,不少国企薪酬国家有规定,平时无法突破,就把很多报酬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冯小姐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上是没有年终奖可言的。“这大概和他们的工作多半是计件、计时等相关,很多人平时只发基本生活费,到了年底才一次性发放剩余工资,算不上年终奖,应该是企业留住员工的一种方式。”冯小姐称。
羊城晚报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位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称,该公司普通研究员的年终奖去年大概有二十多万元,今年未发还不知道,但应该不会比去年差太多,而银行业普通经理级多数也在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令不少其他普通公司的从业人员羡,而他们的年终奖多为三薪,也就是几千到一万元左右。
智联招聘针对职场人的2010年年终奖特别调查则显示,七成白领所在单位设置年终奖,其中以国有企业居首。但有四成人也表示年终奖可能不会超过5000元。
年终奖多少难定去留
冯小姐还表示,根据他们的调查,发现年终奖对员工的去留影响不算太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更多是薪资待遇、企业环境、未来发展前景等。
“很多员工会关注年终奖的多少,但这并不决定他们是否愿意继续留在这家企业。对未来收入水平增长的预期以及发展空间才是决定去留的关键因素。”冯小姐称,年终奖的发放被不少企业用来作为留住人才的手段,比如不少公司会将年终奖拖到节后的4、5月才发放,以避开岁末年初的跳槽高峰,但实际上仍有不少人情愿放弃年终奖,也选择跳槽,原因就是在公司感觉不到发展和收入增长的可能。
此外,通货膨胀会一定程度上抵消年终奖增长带来的幸福感。如果通胀是5%,而年终奖增长与之差距不大,那么并不会令员工感到有太大获益,相反,如果工资上涨速度能超过通胀比率,则更能令员工“有感觉”。
“年终奖也不能作为评判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她指出,年终奖是分享企业一年业绩的方式,但并不完全代表这家企业的发展水平,而且不同的行业、职位、薪酬方式等都造成了年终奖的差异,无法作简单类比,因此员工也应用正确心态来对待年终奖,应更注重未来薪资增长前景和企业前景,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些。
专家支招
向通胀“说不”
年终奖不管多少,总算一笔较为集中的财富,除了应付过年的各项花销,若有结余拿去理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不同数额的年终奖,又有些什么好的理财之道呢?羊城晚报记者请民生银行广州东山支行的资深理财经理骆阳给大家支招。
骆阳表示,一般可将工资收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应急资金,大概占比10%到20%,一部分是必要的生活开支,剩余的部分,就是可以利用起来进行“钱生钱”的资金。按照刚公布的12月CPI4.6%的增速,1万元的活期存款一年后还亏损400元左右。面对通胀压力,年终奖理财也要向通胀“说不”。不同层级的年终奖可对应不同的理财方式。
对各种数额的年终奖都适用的一种投资工具就是现金管理产品。这种产品风险最低,申购赎回灵活,享有活期的便利和高于活期数倍的利息,特别在目前存在加息预期的情况下,该投资工具的灵活性就更加突出。投资者可选择银行推出的现金管理工具,也可以购买无申购赎回费用的货币基金,单笔一般一千元起。还可以直接从基金公司的网站去购买。适合风险承受度较低的投资者。
对拿到五万元以上年终奖的人士来说,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起点金额都在5万以上,期限从几天至一年不等,收益最高超过4%,相较于目前2.75%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回报较高。
如果投资者可以承受一定的风险,投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非货币型基金、投连险、贵金属延期交易、实物黄金等。
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人士,年终奖发下来,还应适当关注自己的保障问题,这是对家人的一种责任。
一般来讲,保费的支出占个人年收入的1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琳琅满目的保险品种,建议主要还是关注保险的保障功能,即保障型的保险,包括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定期寿险、医疗保险等。做到无后顾之忧,然后去享受人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