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版“胶囊公寓”:胶合板隔出2平方米蜗居(图) |
www.sinoca.com 2010-07-02 东北新闻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小小的公寓内设置了数十个房间。 今年3月,北京老人黄日新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村租房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为一些外地来京务工的低收入人群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蜗居”。这种参考日本“胶囊旅社”,空间狭小到只能容纳一床一凳的房间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就在黄日新版的“胶囊公寓”不断升级、推陈出新之际,我市也陆续出现了各种版本的“胶囊公寓”。这其中有的是由当初的群租房演变而来,只不过空间更小、设备更加简陋、隐藏的安全隐患也更加突出;而有的则开始尝试以旅店管理经营方式运作,这也成为我市率先“试水”的正规“胶囊旅社”。
无论是用胶合板简单分隔的“简陋版胶囊公寓”,还是网线、电视一应俱全的“胶囊旅社”,目前租住这类房屋的主力军都是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而租客中也不乏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年轻白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胶囊公寓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青睐的时候,各地纷纷出台的“群租面积规定”,也成为“胶囊公寓”发展之路上的一个瓶颈。
简陋版“胶囊公寓”
胶合板隔出2平方米“蜗居”
在市民王先生的介绍下,记者找到了一个位于沙河口区某高校附近的“胶囊公寓”。这是一套由三室两厅住宅改造成的“胶囊公寓”。其中客厅和一间主卧室被打通,这个相对方正的空间被胶合板分割成了6个“鸽子笼”一样的狭小空间,餐厅是公共使用区,另外两间卧室则摆上了双层床。记者以咨询租房的名义与房主攀谈时得知,这套住房原来是对外群租的。“以前住的主要有来找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后来看到日本的‘胶囊旅社’和北京的‘胶囊公寓’,我挺受启发,于是对房屋进行了改造。”房主告诉记者,现在新增的9个小屋子每间平均面积2.5平方米,月租单价靠窗的300元,不靠窗的200元。“这么一改造,比出租床位受欢迎,对我来说也很划算”。
几个小房间都锁着门。房主说,现在屋子都出租出去了。为了避免空气污浊,他在每个屋子里都安装了换气扇。记者从一间“胶囊”的门缝中看见,整个“胶囊”里放了一张单人床和一把折叠椅后,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了,几乎再没有下脚的地方。租客的衣服则挂了满满一墙。“这好歹也是单间啊,毛病就是不隔音,睡觉打呼噜隔壁都能听见。”在附近另一处“胶囊公寓”租房暂住的租客小李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这种从原来的“群租房”发展演变而来的简陋版“胶囊公寓”,目前在我市一些高校及劳务市场附近都有出现。与不隔音的缺点相比,租客们更担心的是这类“胶囊公寓”的安全问题。“最大的隐患就是乱拉电线,很容易引起火灾。”小李说,房东每月来收一次房租和水电费,其他的问题一概不负责。“这种房间的消防安全隐患非常突出,一旦着火,租客很可能都跑不出去。”小李抱怨说。
首家“胶囊旅社”
88间“胶囊”已经出租过半
与简陋版的胶囊公寓相比,开设在中山区解放路附近的一家“胶囊公寓”则显得正规多了。这家利用两层公建改建的“胶囊公寓”共有88个房间,其中最大的面积有6平方米,小的面积不到3平方米。经营者金先生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18日开始试营业以来,他的88间“胶囊”目前已经出租过半。最小的“胶囊”每月房租350元。
打开一间“胶囊”的房门,记者注意到,狭小的空间内正好放进了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床头柜,剩余空间人只能侧身勉强通过。记者试着在床上躺了一下,发现无法将腿和双臂伸开,翻身时一不小心就会磕到墙壁。为了让公寓通风,整个公寓内都安装了通风装置,每间“胶囊”的房门上方还留有专门的通气窗。
“面积小,但是绝对可以满足年轻人的所有需要。”金经理介绍说,每间“胶囊”内除了网线和电线插座外,还安装了有线电视。入住者的做饭、洗澡等需求可以通过公共厨房和卫生间来满足。金经理说,自己经营的这家“胶囊公寓”确实是受到了北京和日本类似公寓的启发,但是与那些简陋版胶囊最大的不同是,他的88间“胶囊”已经通过了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安全验收。“我不是以群租房对外管理经营的,而是属于正规的旅店。”金经理介绍说,这家“胶囊公寓”完全参照旅社的模式进行管理,同时,他的“胶囊公寓”还在警方进行了特业备案登记,这也是我市的首家“胶囊旅社”。
入住“胶囊公寓”
大部分租客当暂时落脚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简陋版”还是“旅社版”的“胶囊公寓”,入住的主力军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房价太高难以承受、微薄的收入甚至连租房都难以承受,成了不少入住者的普遍观点。
曾先后租住过几套群租房,尝试过与人合租,目前又入住解放路这家“胶囊旅社”的丁静(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09年大学毕业,现在的工作一直不稳定。“换了几份工作月收入都在1500元左右。”丁静说,这份收入去除必要的吃穿用之外,留给自己租房的钱只有500元左右。“这点钱想在大连租房太困难了,买房?更是遥遥无期。”丁静说,自己目前只能租住“胶囊公寓”。“不过这里的条件还不错,所有年轻人的需求基本都可以满足。虽然地方狭小,但是只要可以容身就行了。周围住的都是年轻人,让我找到了一点大学宿舍的感觉。”记者在这家“胶囊公寓”中随机调查了几位租客,多数人的月收入都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
出人意料的是,除了低收入的年轻人之外,“胶囊公寓”的租客中还不乏已经有不菲收入的中年人。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胶囊”租客告诉记者,目前他的月收入已经达到了四五千元,其实完全可以承受每月1500元左右的租房费用。“但是我觉得花这笔钱去租房住有些浪费。”这位租客说,花几百元就可以满足居住需要,完全没必要花更多的钱去租房。
但是几乎所有“胶囊公寓”的租客,都把“胶囊”当做暂时的落脚点。“在这里住只是暂时过渡,将来有条件了肯定还是要自己买房的。”租客们表示。
发展瓶颈
“群租面积规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个城市都出现了“胶囊公寓”、“胶囊旅社”一类的“蜗居”。虽然有专家表示,“胶囊公寓”空间狭小,而且没有窗户,住在里面的人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容易产生压抑和烦躁的情绪。但是经济实惠、价格便宜的“胶囊公寓”依旧受到年轻低收入群体的青睐。
但是,挡在“胶囊公寓”面前的“群租面积规定”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2009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规划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出通告,要求加强出租房屋安全管理,禁止违法改变出租房屋的结构和使用性质。房屋出租人违法改变房屋结构和使用性质,将房屋隔成若干居室对外出租的,应当拆除隔断,恢复原状。出租房屋的建筑结构和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建筑、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条件,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目前各地也在推出类似的规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