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让你牵挂的地方,叫家;全家人一年只有一顿饭 叫年夜饭。
随着春运的开始,年的气息渐渐浓了起来,“过年回家吗?”这句话成了眼下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火车站,汽车站,排成了长龙的买票的队伍,注解着归乡人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沟通,更是父母的期盼。然而,也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在回与不回的两难中徘徊,并且是离年越近心中越烦躁,于是,“春节恐归族”诞生了………
一家网站在发起的“你为何不敢回老家过年”的调查中,有43%的人选择因“回家过年开支太大,承受不起”而不敢回老家过年。在这些受调查者中,有80%的比例是未婚男女,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90%。
收入不多,但过年花费却相当昂贵。在这一调查中,只有10%左右的受调查者的过年花费在3000元以下,甚至有相当多的受调查者表示过一次年要花掉万元以上。
有“恐归族”在网上还总结了春节不敢回家的“五大怕”:一怕饭局“车轮战”,太累;二怕春运压力大,太惧;三怕父母逼婚事,太窘;四怕往来人情债,太烦;五怕节后综合征,太愁。
合肥网友“风生水起”上个礼拜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虎年春节去哪儿过?”。“风生水起”说,他的月工资有3000多元,但除了还贷,连给小孩买奶粉和尿布的钱都不够,每月基本的生活消费都指望着老婆的那2000多元。“风生水起”家住河南商丘农村,他说,一年没回去了,一到老家,探访的任务就把春节的几天假期全占去了,亲戚朋友去了一家不去另一家,人家就会认为你架子大,瞧不起人,所以,五舅六叔七姑八姨,家家都少不了,有时一顿饭还得吃上下场。去吃也不是白吃的,到谁家不得带上两条烟、两瓶酒啊。
另外,“风生水起”还有一个顾忌,就是儿子太小,回老家一趟,抢火车,转汽车,坐三轮,带着孩子和一大堆婴儿用品,实在是太让孩子和爱人遭罪受了。爱人说,一年忙到尾,好不容易过个春节长假,还要像打仗一样往家赶,为什么不能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呢。
来自安徽淮北的陈小姐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上个礼拜,母亲一连打来几个电话,催她“今年过年,一定要回来!”陈小姐很理解父母,毕竟大学毕业后三四年了,人生大事还未定。但她思考再三,还是打算不回家,她不愿意回去过年的原因非常简单,到她这个年龄还没结婚,就会被人笑话,“一回家,村里人还有亲戚都来问,自己受不了,父母的面子上也挂不住,那还有心情过年啊。”
像陈小姐这样,并不是源于回家本身的“恐归族”不在少数,这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成了“剩斗士”,回家以后最怕的就是被父母催婚、逼婚。为了逃避“剩斗士”们无奈何成了恐归一族。
除了怕饭局连轴转,父母催婚事,派发压岁钱也成了“恐归族”怕回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已经工作了,回去就意味着不得不给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的下一代发压岁钱,现在物价上涨,几十块钱的红包早就拿不出手了,这样一来,对年轻的工薪阶层来说,又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调查发现,“恐归族”中,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自己能上大学,能出人头地,这些人的父母付出了太多,如今,孩子走上了社会,父母对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也不指望他们回到家里帮老人揉揉背捶捶肩刷刷筷子洗洗碗,他们能回家父母就很开心了,然而,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逃避。其实,孩子即使不回,老人也会给亲朋们说“孩子在单位忙,为公家的事回不来”,但做父母的内心的那份渴盼,是子女们无法理解的。
父母盼儿归,为儿“恐归”不敢归。一面是父母的殷殷期盼,一面是一大堆恐归的理由,“恐归族”们在进退两难间确实难以抉择。“恐归族”反映了扎根在一部分人内心深处的春节文化意境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想活得更轻松,不愿让自己太累太沉重。这是新观念与传统的一种冲突,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
但春节对于我们,毕竟每年只有一次,和家人的年夜饭,一生也就那么几十次,虽说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样化,但无论我们走进什么时代,亲情是永远不能淡化的也无可替代的。父母不会在乎孩子能给自己多少钱,而是孩子是否平安快乐,“在外头忙一年了,孩子为什么不愿回来。”
如果有时间、有条件,春节最好还是回家陪陪父母吧。父母年纪大了,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已经不多,做子女的应该好好珍惜这为时不多的陪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