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在剧中扮演“豆花”一角,有大量感情戏,部分观众认为这和剧名“走西口”有点不符。
更多电视剧
央视开年大戏、52集电视剧《走西口》,开播至今已16集。山西方言“我”在剧中的发音被处理成“额”。乍看该剧的观众,对主演们一口一个“额”印象深刻。此外,看进去的观众,有的称赞传奇故事好看,有的抱怨《走西口》不“走”反谈情。昨日(12日),记者采访了该剧主演苗圃,她回应说重新为“额”字配音是导演要求的,为了突出该剧的山西特色,而前面的感情戏,是为后半部分的励志奋斗段落做铺垫。
■ 观众意见
“额”音夹在普通话里很刺耳
《走西口》讲述的是山西晋商的故事,服装和取景也都力图显现出“山西特色”。该剧开播以来争议最大的地方,当数那个“我”字的发音“额”了。很多观众反映,全剧台词都采用普通话,唯独把“我”的发音都发成了“额”,单单一个字的山西发音在普通话台词当中分外刺耳。而不少山西观众则称山西人其实很少说“额”。不过,也有观众力挺,称听多了就习惯了,还觉得“额”很可爱。
此外,剧中诠释的“走西口文化”也让熟悉晋商历史的观众很不满意:“走西口”指的是从明中到清末,晋商到西口外发展商业贸易的历史现象。“西口”指的则是山西省诸长城关口。有专家认为“这是一段厚重的中国移民史,但是《走西口》仍然把叙述重点放在人伦颠倒、宅门恩怨和快意江湖上,没有体现出普通移民的辛酸和移民史的波澜壮阔。”
■ 主演回应
配音时念“额”也很不习惯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剧主演之一苗圃,她听到记者提出关于“我”的发音问题后说:“我也听到了这种反馈,当初配音的时候我就觉得挺难受,纠正了好多次,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忘了。导演的本意是想突出山西的地域特色,但是演员要都说山西话又怕观众听不懂,所以就改了一个字。配音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样会不会很怪啊?看来观众感觉不舒服,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走西口》将过多笔墨倾注在感情戏上的说法,苗圃称:“这部戏是以情感为主线的,前面两个人结合的基础上才有后面的奋斗历程,是一种铺垫。后面的感情戏同样很纠葛,但年轻人为家为国创事业的段落更好看。”(编辑 张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