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歼11满挂载编队试飞。
最新出版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6年第2期刊物声称,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1战斗机并不具备优秀的性能,据汉和防务评论宣称,在2015年的迪拜航展上了解到,中航工业沈飞没有继续生产歼-11B战斗机,而歼-15也没有进入批量生产。与此同时,中俄在航展结束5天后签署进口24架苏-35战机的协议。
文章称,俄罗斯航空认识了解中国歼-11B和歼-15的生产情况,他们认为整个生产计划是失败的,因此不排除中国向俄罗斯进口更多苏-35的可能性。有人甚至认为,从苏-35开始,中俄可能在苏霍伊系列战机上重新合作。
汉和称,在2015年6月和7月间公开的卫星图片展示沈飞的停机坪上没有新飞机出现,这证实了俄罗斯的情报。汉和分析称,歼-11B、歼-15和歼-16没有进入量产的原因不仅仅包括“太行”发动机“不争气”,电视报道显示歼-11战机零部件的制造还需要使用工人手工完成。而中国缺乏西方军用精密机床、铣床导致无法大批量生产歼-11B、歼-15等机型的零部件,这样看很多零部件生产不合格。汉和称,由于“太行”发动机仍存在问题,使歼-11B、歼-15和歼-16等机型无法大批量装备,而就算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的歼-15依然无法满足海航的要求。
沈飞整个仿制苏-30和苏-33的工程并不顺利。歼-11B、歼-15和歼-16的仿制属于“烂尾工程”,这将在未来10年到20年之间都会影响中国空军,现有的歼-11B也无法形成三代机的战力。汉和还称,歼-11B在国内都是二线部队装备,海空军装备总共不超过96架。一旦与美日的F-15、F- 16发生空战,歼-11B极有可能处于劣势。尤其是在近距离空战背景下。
不过,军事专家指出,平可夫关于中国歼11战斗机的言论基本都属于造谣,目前歼-15战斗机刚刚在央视上曝光了第114号战斗机,也就是说已经生产了至少15架量产型,怎么能说烂尾呢?
汉和最后猜测,由于沈飞连歼-11B、歼-15等机型都没有交付,所以仿制苏-35更不可思议,所以下阶段中国会进口少量苏-35试用,而能否进口第二批苏-35则是俄罗斯关注的重点。对于上述惊人言论,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表示,平可夫长期为俄罗斯军工做广告服务谋取报酬,只要涉及到与俄罗斯产品竞争的话题。平可夫通常表现的异常活跃,就是为了给俄罗斯军火制造商留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正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平可夫当然也不例外。
总体上,外国媒体都知道各类型国产歼-11、歼-15和歼-16战斗机的总产量都超过96架,怎么能说已经停产?
不可思议的是,平可夫是怎么得出歼-11不到96架的结论?军事专家最后认为,早早入了外国籍,对中国怀有深深敌意的平可夫发表这样的文章,其目的并不单纯,一方面要迎合境外读者的口味,另一方面也有套取情报的意图,要加倍防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