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结束前3天,日韩两国终于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历史性协议,韩日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最大障碍似乎就此得到“最终地、无可撤销地解决”。然而,协议达成至今一月有余,引发的争议却还在继续升温。舆论认为,这个“让日本首相安倍去掉了一块心病”的协议形同日本赔钱、换来韩国“封口”,难怪在韩国国内激起了强烈反对,尤其是协议落定之后,安倍种种缺乏诚意的表现更如给韩国人的不满火上浇油。
众所周知,慰安妇问题始终是阻碍日韩关系改善的一个死结,两国对此分歧尖锐,矛盾重重。慰安妇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其他亚洲国家之时被强征充当日军军妓的民间妇女,人数达数十万之多,受害者遍及中国大陆、韩国、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这是日本历史上极其丑恶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没有人性的可耻一页。韩国作为慰安妇的最大受害国之一,长期以来坚决要求日本道歉并且赔偿,但日本右翼始终不予承认,甚至歪曲史实,致使日韩关系一度降至历史冰点。
而就在外界认为日韩慰安妇问题谈判僵局无从打破之际,2015年12月28日,日韩外长在首尔就慰安妇问题举行会谈之后,宣布为这一问题画上句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韩国慰安妇表示“道歉”和“反省”,韩方成立慰安妇受害者援助基金,日方动用财政预算向该基金一次性拨款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80万元),帮助慰安妇受害者治愈创伤。作为回报,韩国承诺不再向日本追究慰安妇问题,也不再主张新的赔偿。
两国几轮谈判之后能如此迅速地取得共识,破天荒地达成和解,着实令国际社会大跌眼镜。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强力干预的结果。对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来说,日韩慰安妇协议可谓意义重大,因为它缓和了日韩关系,巩固了美日韩同盟,从而可以更好地制衡中国。此外,安倍自二度上台以来,不断在历史问题上挑衅国际社会底线、推动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在外交上陷于空前孤立,此次安倍在慰安妇问题上对韩国作出些许妥协,意在拉拢韩国,摆脱日本在东北亚外交格局上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慰安妇”问题表面上似乎得以解决,但是,日本的诚意实在欠奉,令人怀疑。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在协议达成后的种种表现,印证了这些质疑所言不虚。
首先,在韩国舆论看来,安倍以“内阁总理大臣”的个人身份致歉,不足以代表日本政府谢罪,相比1995年的“河野谈话”并未见到实质进步。而且,在这一协议中,安倍政权挖空心思,大玩文字游戏,去掉了“侵略”、“强征”、“法律责任”、“政府赔偿”等字眼。例如,针对慰安妇问题的根源,协议只含混地提及是出于“当时日军的参与”,而绝口不提“强征”;在慰安妇受害人的经济补偿上,这笔10亿日元的资金性质也颇为暧昧,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强调“是日韩合作的项目,并不是赔偿”,言下之意,这是“人道主义援助”而非法律意义上的“政府赔偿”。而韩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日军强征慰安妇是反人类行为,日本政府理应承担“慰安妇”问题的法律责任。故此,仅以该协议中日本没有明确承认负有法律责任这一点,就足以引发韩国朝野的一致抨击。
据透露,在慰安妇问题会谈中,日方强烈要求在达成的共识中加入“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条款,尽管韩方极力将这一条款解读为“日方不得反悔”,但实际上该条款意味着韩方已经彻底放弃了在慰安妇问题上的追诉权,没有为以后的索赔留下任何余地。无怪舆论纷纷揶揄“10亿日元”是“封口费”,安倍一句轻飘飘的道歉,就给僵持日韩关系几十年的慰安妇问题画上了句号。
更令韩国人无法接受的是,日方还给这笔“封口费”设置了一个先决条件——韩方撤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的慰安妇少女铜像。据了解,为了敦促日本政府正视慰安妇问题,2011年12月,韩国民间团体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面设置了一尊象徵慰安妇的韩国少女铜像,提醒人们勿忘历史。这尊铜像一直是日本右翼的眼中钉,评论认为,由此也可见,日本显然不是通过慰安妇协议向受害者真诚道歉,痛彻反省,求得原谅,而是要借此掩盖其战争罪行。
而在协议达成之后,由于引起日本右翼反弹,急于打破日韩关系僵局的安倍,也顾不了许多,又迫不及待地公开放话:“道歉仅此一次,今后不再谢罪!”这更揭示了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所持的是何种“诚意”。
由此看来,在日韩慰安妇协议上,尽管日本进行赔偿、安倍表态道歉,毕竟也标志着日本右翼在历史问题上迈进了小小的一步,但韩国政府似确已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成了输家。事实上,该协议甫一公布,当即激起了韩国民间尤其是慰安妇维权组织的强烈抗议,抨击政府事先不曾听取他们的意见,韩国舆论甚至直指这是韩国对日的屈辱外交。韩国政府能否促使民众接受这一协议,仍有变数,尚待观察。或如中国官媒所说,韩国当局这次对日本妥协实在没有必要,在慰安妇问题上韩国有雄厚的民意基础,有国际的同情和声援,为了争取慰安妇问题的公正解决,韩举国上下抗争多年,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实在不值。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