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毛腿”陈显伦
踩着10个血泡渗透30公里“猛士”完胜“悍马”
哈萨克斯坦比武场上,骄阳似火,砂石硌脚,长着尖刺的野草没过膝盖。“飞毛腿”陈显伦和战友们人均背负30多公斤的行装,斗酷暑,趟草地,翻山岭。在队友们普遍体力透支、达到生理极限的时候,他凭着仅剩的一点力气,跑前跑后为队友加油鼓劲。回到营地,陈显伦发现,脚掌的老茧下面,竟然磨起了10 个血泡。
“他天生就是个‘兵王’!”提起陈显伦,有战友这样评价。
国字脸,板寸头,皮肤黝黑,浓眉大眼,孔武有力。这幅“骨骼惊奇”的模样,仿佛就是为“兵王”量身定做的。肠子直,性子急,声如洪钟,侠肝义胆,大龄剩男。这些特点,似乎也已经注定——军营,只有军营,才是陈显伦的广阔“舞台”。
在军营这个特殊的“舞台”上,陈显伦是明星,是常客,更是赢家。年初,经过层层考核淘汰,陈显伦从400多名精英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出国参赛的13名队员之一。在陈显伦11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参加过太多类似的重大任务:总参狙击手集训,2009年国庆大阅兵,空军猎人集训,多国联演联训……随便拎出一个,都足以让身边的战友钦羡。丰富的任务经历,让这个上士练就一身绝技,从翼伞渗透、极限生存、特种侦查,到狙击、驾驶、索降、攀登,陈显伦样样精通,而这里面,陈显伦最擅长的却是,跑。
国内训练时,30公里负重行军陈显伦最快4小时26分就能完成,5.5公里40余处“敌情”的侦察兵小道54分钟就能通过,10公里武装奔袭更是仅需44分多。正是因为特别能跑,队友们送给陈显伦一个响亮的外号“飞毛腿”。除了眼角的几褶皱纹,脸庞上些许沧桑,岁月在陈显伦身上似乎没有留下更多的痕迹。无论是多长距离、多少负重、多少科目的奔袭行军,他总是“一马当先”地早早便甩开一二十岁的小青年。
载誉回国,站在聚光灯下的陈显伦,依旧风轻云淡。这也许是陈显伦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绝不是最后一次辉煌。当问起今后的打算,他风趣地说,“飞毛腿”还能跑,干嘛要停呢?
2年没有回家过年,半年来只在过年时休息了2天的陈显伦,正计划着休假回家陪陪年迈的父母,顺便相个亲,尽早了结父母的心事。
“鹰眼猎手”毕熙
7发子弹6中目标中国狙击手90秒绝地反击
在90秒内,7发子弹击毙6个“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这是“金鹰—2015”国际特种兵竞赛场上中国狙击手交出的答卷。
400多米射程范围内,没有距离标识,没有风向导引,不允许调整高低手轮,不提供任何辅助器材。
这是近乎苛刻的条件,但险难之中见真功夫,被抽中上阵的狙击手毕熙和队友陈显伦协同应战,一举夺魁。
透过十字分化瞄准镜,毕熙一双犀利的眼睛一边观察着考场上的风吹草动,一边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比比划划。“风速4级,风向不稳。”毕熙啃着草的嘴里喃喃自语。
体型偏胖、协调性差、记忆力弱,这些短板让初入军营、立志当一名狙击手的毕熙并不被人看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面对劣势,毕熙自我鼓励、自我加压。
都说狙击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在毕熙看来,近乎残酷的训练必不可少,但同时也要用脑子去训练。
狙击步枪射击,子弹出膛时若枪管偏移1毫米,在400米距离上就会偏差半米。为了保证据枪的稳定性,毕熙每次据枪训练都会在枪口下方悬挂上灌满水的水壶,并在身管上叠放两枚弹壳,这样姿势定型保持一个小时。
为了练就猎手心眼合一,掌握稳、准、狠一招制敌的看家本领,毕熙想了很多办法。他在摇摆的树枝上找到一片发黄叶子,据枪对着黄叶练瞄准,一瞄就是两三个小时。为了提高击发手指的敏感度,他常常用食指去拨牙签;训练间隙拿出绣花针和米粒,通过在米粒上钻孔穿针来提高自己的专注程度。
狙击手除了过人的本领,还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每次野外驻训,毕熙都会利用枪炮射击的环境中完成对目标的观察和射击,练就处变不乱的能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在自己最困倦的时候,在本子上默写数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400多名队员的集训队里,毕熙凭借实力走到了最后。
“叭叭叭”哨声响毕,毕熙纵身一跃,跳上了仅容一人的装甲车,架枪、瞄准、调整,一气呵成。紧贴在凹凸不平铁板上的毕熙如同雕塑一般,忘记了身体的不适,静心测算风向和风速。“风速4米,风向西北方向。”同时,鹰一样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
“砰!”伴随着一声枪响,400米开外的蝶形靶应声而落。要知道,这种直径只有11.5厘米的蝶形靶在400米的距离上仅有鸡蛋般大小,稍有偏差目标就会擦肩而过。
“砰!砰!”经过风向修正,毕熙果断打出了另外两发子弹,不到十秒钟后另外两个靶子被击落。紧接着,位于地面的陈显伦也将另外三个靶子击落,时间定格在90秒。
毕熙长吁一口气,拭了拭额头的汗水,全身湿透的他这时才感受到清爽:排在他俩后面的第二名用时超过了两分钟。他们相视一笑,这场比试,他们又为中国队夺下一个第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