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华”级战列舰在海湾战争中发射战斧导弹,成为美军军事革命的一个标志。
从那之后,美国挟军事这一次军事技术革命之余威,到今天仍站在军事技术的潮头。
但今天的美军,却没有了从70年代开始的那种明确的感觉。原因也很简单,从各种迹象来看,又一轮军事技术革命即将到来,但美国却似乎并没有类似70年代那样的远见。
对美国军来说,“远见”缺失的原因说来也简单,伊拉克战争实在是太“低端”,以至于无法像当年在越战中那样看见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
这一影响说起来简单,但对美军来说已经成了严酷的现实,他们近十余年来推进的一系列“前瞻性”项目陆续遭到失败。不仅冷战末年尚未完成的一批项目陆续被砍,连拉姆斯菲尔德时期的一系列看似“未来”的项目也都挨个儿失败。加上美国经济的下行趋势,也限制了美军“烧钱”的速度,拖慢了它的发展。
未来10年,美军难以全面更新手中的武器装备,刚刚提出的“第三次对消战略”的成效可能要在相当长时间后才能看出成效。美军自70年代末以来享有的“技术优势”光环将会消退。
这对于美军来说,这真是40年未有之变局。他们必须重新开始思考寻找战胜势均力敌的敌军的方法,而不是靠一代、甚至两代的技术优势直接“碾压”对手了。
当然,邓普西此言也可以解读为另一个意思。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美国实际上已经避免了与苏联在欧洲和亚洲“两线开战”的危险。而今,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也从未如今天这样接近,随着俄罗斯在被北约严重挤压后的反弹,俄罗斯与美国的敌对气氛日益升高。
对于综合国力不再是一骑绝尘的美国,这又是一个“四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无人机“井喷”时代
本周,中国无人机又成了媒体热点,美国媒体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海军原来的一个低等级机场——岱山机场已经被建成无人机基地,专门用于操作BZK-005型无人机。
专用无人机基地,这在中国算是个比较新的事物。有接近空军的消息源透露,解放军早在2011年前后就已经建成了多个基地,专门用于放飞用退役老式歼击机改装的无人机,这些基地的规模相当不小,每个基地可容纳数十架无人机,且基地本身和无人机是作为一个系统设计,在地勤人员将飞机置于热机状态后,这些无人机可在自动化系统控制下自主完成从停机坪滑上跑道,陆续起飞的动作。这些老式战机改装的无人攻击机任务非常单一,就是在程序控制下飞向特定目标,然后撞向目标。由于老式战机成本很低,因此即使被击落,也能消耗敌方打一发少一发的地空导弹,并为我方其他战机创造攻击机会。
与这种任务单一的无人机相比,岱山机场的海军远程无人机任务显然要复杂得多。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生产的BZK-005无人机作为一种战役战略级无人机,其隶属等级是很高的。据消息源称,BZK-005无人机最早装备的是我军总参无人机总站,可见其地位之高。
本周在媒体上曝光的另一种无人机则是北京航天2院研制的“攻击1号”(外贸代号彩虹4)无人机,该机于本周末执行了对新疆皮山地震灾区的航拍任务。“攻击1号”与BZK-005不同,属于战术无人机,性能与美国“捕食者”无人机类似。
不过,攻击1号和BZK-005在许多技术数据上却接近。例如翼展、起飞重量等方面都是这样,两者的发动机也是相似的活塞式发动机。
这其实是因为BZK-005研制年代要比“攻击1号”早很多,它在2006年首次出现在珠海航展上,而攻击1号则是去年才公开。技术上的进步让战术无人机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当年战役级无人机的性能。这也表明了中国无人机技术发展速度有多快。
解放军新一代战役/战略无人机,本周也又有一种新的型号出现,这就是“神雕”无人机,该机作为一种无人雷达预警机,在留空时间,探测能力方面比美国“全球鹰”有过之无不及。该机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研制。可能与之有一定程度竞争关系的,当然是成飞公司研制的“翔龙”无人机了,该机接近服役状态的原型机今年早些时候已经试飞。
而沈飞公司在攻击无人机方面则比成飞走的更远,2013年,他们与洪都公司联合研制的“利剑”隐身攻击无人机就实现了首飞。今年,成飞也测试了一架采用两台小型涡喷发动机的新型攻击无人机,与“利剑”遥相呼应。几年后,我们前面提到的装备一次性攻击无人机的那些部队,或许就会换装上这些可以飞回来的攻击无人机了。
看得出来,中国的无人机市场正处于“诸侯混战”的状态,各主要飞机制造企业,以及雨后春笋版出现的新兴民营企业,都试图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
而深圳大疆公司作为一家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在全世界的多轴无人机市场里占到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不用说,随着我国军民融合体制的进一步发展,该企业的无人机完全可能成为解放军的现役装备。
中国的无人机,正迎来一个“井喷”的好时代。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