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一颗北斗卫星试运行时,受到强烈干扰,导致信号传输中断。如果三个月内不能解决问题,即将组网的数十颗卫星发射将无限期推迟。国防科技大学王飞雪和团队临危受命,研制的星载设备,在高精度、抗干扰、抗辐照等技术性能上再次获得重大突破,使卫星抗干扰能力提升1000倍。
原文配图:王飞雪在工作中。
2015年3月,中国北斗全球系统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在轨测试表明,国防科技大学王飞雪和团队承担研制的星载设备,在高精度、抗干扰、抗辐照等技术性能上再次获得重大突破,使卫星抗干扰能力提升1000倍。
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30年的建设,运行范围已开始面向全球拓展,并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飞雪,投身“北斗”事业20年,带领团队不断追求卓越与创新,先后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用忠诚和使命托举“北斗”不断实现新的飞跃。
结缘“北斗”,打造中国“千里眼”
王飞雪与北斗结缘十分偶然。1995年,北斗导航系统建设遇到了瓶颈问题——信号快速捕获。正在调研其他课题的王飞雪了解到了这一情况。
资料图:王飞雪和其团队研究工作。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必须打造自己的‘千里眼’!”虽然之前没有从事北斗研制工作,但从海湾战争就已关注国际定位导航技术发展的王飞雪感到,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王飞雪和2位同学另辟蹊径,从算法上寻找办法,并经过进一步补充、验证,很快,这份“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接收技术方案”引起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陈芳允院士的高度关注,得到评审专家一致肯定。
那一年,他24岁。
带着4万元尝试经费和一台计算机,3位年轻人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里夜以继日开展科研。
3年后,当显示器上脉冲闪耀,信号捕捉成功时,业内20多位专家为之震惊:10年攻关未果的瓶颈技术竟被3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子在3年内解决了,一举打破国外在这一核心技术上的封锁和垄断。
如今,承载这一技术的中国“千里眼”“零故障”安全运行10余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