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法院
60年前,一封迟到的批示、一声仓促的枪响,“国军”抗战老兵、后任解放军营长的周秉先被错误的枪决。
30年前,周秉先儿子拿到了云南省昌宁县人民法院判决书证实误判,并获得了300元补偿。
然而,一家人期盼已久的恢复名誉,时至今日,依然无法实现。
30年后被证实误判
“再做申请也没有用……”周秉先被证实误判后的30年,人民法院始终未落实对其名誉的恢复,也没对其后人进行赔偿,其子周侃感到无望。
从寨子边村东的山坡往上走50分钟,果树林下有间用土垒起的小屋,只够一人容身。漫山遍野无人家,71岁的周侃驼着小山一样的背,每日照看果树和茶园,两三天回家看一看。
回来,周侃点着烟不说话,直不起的身子看上去仅1米4左右,到了饭点就往厨房去端碗筷。自周祖华记事起,父亲周侃总是这样,偶尔提起祖父周秉先就默默流泪。
“我只有沉默、孤立、无助地将自己尘封起来,和那场灾难中死去的亲人一起,悄悄地掩埋。”2006年,周侃终于决定将父亲冤死的历史和自己的遭遇口述下来。
周侃看着家中仅存的一张拍自1947年的全家福,林文英抱着他,周秉先抱着他妹妹。现在,照片中的人只剩他和两个堂兄弟,各自分了家。小妹妹外嫁,三年前因脑溢血病故。
而上世纪70年代末,其妻生下女儿周祖华不到一年也因脑溢血去世。周侃曾因这些变故想自杀,在妻子坟前睡了一夜,被村里人劝回。
周祖华目前住的房子原是其堂哥的祖宅,20多年前周侃用外出打零工攒下的680元买下其中一间,带着在牛棚出生、成长的女儿周祖华搬过来。
如今,周祖华仍靠种地为生。丈夫王丕春跑货车一年2万元的收入勉强支撑大女儿在县城读卫校一年7800元的学费和每月1000多元的生活费,以及小儿子上初中每学期200多元的学费。
2010年,周祖华以父亲之名将“无助者的自述”上传网络,想引起政府等各方重视,但始终没有回应。
这一切的挣扎还是因30年前被给予而后又落空的希望。
1982年4月底,周侃被喊到大田坝乡政府。一份来自昌宁县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表述,经过复查,“撤销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七日对周秉先死刑的判决,恢复周秉先起义人员的名誉。”
“看在你可怜的份上,给你三百元钱,没有任何规定。”周侃还记得当时的办事员张乃绩在会上公开给了他300元钱。
但随后一句话使他再次跌进痛苦之中,“以后不要和政府吵闹”。
晚到20分钟的信使
周秉先38岁的生命停止在1952年8月17日的一声枪响后。
当天,大田坝乡决定私自处决周秉先。彼时,拿着上级批示不准处决周秉先的通知的信使马不停蹄地从县城经过57公里的盘山路赶往大田坝。
“砰——”当其赶到镇上的白花树梁子时,枪声已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