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下旬,南京气温接近冰点。90岁的李高山身穿浅灰色棉袄,戴着深蓝色鸭舌帽,双手蜷缩在一个卡通头像的暖手宝中。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雕琢出老人慈眉善目、平和从容的面孔。很难让人想到,他曾在侵华日军的枪口之下,三次死里逃生。
时光倒流77年,炼狱般的南京,永远是老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13岁的娃娃兵
全部的故事,都始于77年前的那个冬天。
生于广东茂名的李高山,从未记得自己准确的生日。在他孩提时代,父母便相继去世,小小的李高山为了果腹,报名参军。“大概是13岁吧。”
远未达到从军年龄的他矮矮瘦瘦,为了混上军粮,他冒名顶替已经成年的张发(音),成为了国民党广东军第154师的一名勤务兵。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炮轰宛平城,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5个月来,日军一路南下,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李高山所在的部队接到上峰命令,北上保卫上海。
然而,在日军猛攻之下,上海已经陷落。经过苏州时,李高山的部队便接到退守南京的命令。但谁都不知道,撤守南京后的作战计划。
那时,广东军装备简单,战士身着单衣单裤,每人只有两颗手榴弹和一排子弹。退守南京后,士兵们没吃没喝,军心涣散。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伴随隆隆的坦克声,日军的膏药旗仿佛在一夜间便已布满全城。
那天,李高山所在的部队计划在宝塔桥一带渡江撤退,但江面上船只早已踪迹皆无。到了夜间,部队打算从挹江门进城,但城门已被沙包堵死。夜色中,士兵们用绳子攀过城墙。第二天早上,李高山在挹江门内马路边被日军缴械,成了俘虏。
彼时日军的獠牙还未显露,李高山甚至幻想,被俘后至少可以吃上饭。那时,活命是唯一的期望。
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日军如嗜血狂魔般在6周的时间里,夺去了30万同胞的生命。
血色南京
占城后的日军,无视《日内瓦公约》,在六朝古都肆意屠戮,金陵城被血洗成人间炼狱。南京大屠杀时的惨象,是李高山心中永难磨灭的伤痛。
老人回忆,自己被俘后,与一大批被缴械的俘虏绑在一起,在日军押送下关在八字山公馆。黑夜中,他们就像待宰的羔羊,被一个紧贴着一个硬塞进洋房内。
二楼的机枪张开血盆大口,战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李高山个子矮小,被人群压住,汹涌的脑浆和鲜血几欲将他淹没,空气弥漫着呛人的恐怖杀戮。
为了保证致死率,日军专挑头部射击。被尸体“掩埋”的李高山捡回了一条命。射击停止后,他迅速爬起来,和幸存的战友狂奔到二楼。
这时,日军开始在死者身上泼洒汽油,放火烧楼。木结构的洋房瞬间燃起熊熊大火,被吞噬在烈焰之中。
李高山双手钩住二楼阳台边缘,身体悬挂着跳下,和五名战友逃出了死人堆。在他们身后,日军正借着火焰光亮,用尖刀刺向那些从二楼跳下时摔伤的战俘。
包括李高山在内的六名“幸运儿”,趁着夜色成功脱逃。他们在一栋楼房的楼顶上,忍饥挨饿,躲了五天五夜。第六天,一名战友出来寻找饮水,不幸被两名巡逻的日本宪兵发现。
宪兵们将六人押到附近水塘边排成一排,李高山站在最边上。枪响的瞬间,他迅速跳进水塘边的芦苇丛中,玩命狂奔。身后传来的枪响,在南京的上空回荡,也永远定格在李高山的记忆中。
在鬼门关上走了三圈,衣衫褴褛的李高山终于成功躲进宁海路难民营,后被人收养,得以幸存。
活证据
现在,1937年退守到南京的广东军,仅剩下李高山一人。他时不时还会想起当时的战友,和挹江门的死人堆。
“历史不能忘记。”这是李高山最常说的一句话。这段不能被忘记的历史,在他心中埋藏了很久。
文革期间,这段历史曾被提起。但李高山参军不久就被日军俘虏,未参与内战,被批斗了几次后,最终不了了之。
直到1996年,日本民间团体邀请李高山前往日本,宣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会场内,中学生从未听说过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犯下的罪行,很多人痛哭流涕,甚至下跪道歉。会场外,日本右翼分子手持扩音喇叭,用日语吼叫着“骗子”“滚开”。
从此之后,李高山作为抗战老兵和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见证者,频频出席不同的纪念活动。
两年前,李高山还可以骑上自行车,买菜遛弯。突如起来的两次脑梗后,他的身体已远不如从前硬朗,家人也不再轻易允许他随意出行。
“我想活得更久一些”,李高山目光闪烁。作为南京大屠杀的“活证据”,向更多人讲述那段历史,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