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隐蔽观察。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4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前迈进一步 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已获得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这是该系统向其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被全世界接受,可媲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11月17日至21日的会议上,联合国负责制定国际海运标准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正式将中国的北斗系统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这意味着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后,中国的导航系统已成为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专门研究中国太空项目和信息战争的加州大学专家凯文·波尔彼得表示,这是“承认北斗系统能在其覆盖范围内提供足够精确的定位信息”。
中国在2000年首次测试北斗系统,此后又为其发展投入巨额资金,以与美国的GPS展开竞争并降低本国对后者的依赖。中国已规定政府机构必须使用北斗,包括公安部以及救灾和旅游等部门。中国还在5万多艘本国渔船上安装该导航系统,其中就包括那些出入南海争议海域的船只。
但分析人士表示,北斗系统尚未成熟且几乎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抗衡GPS。目前,后者拥有中国95%的导航市场。“我并不认为(国际海事组织的)公告将引发对北斗系统需求的激增。”波尔彼得说。在他看来,原因在于GPS数十年来的公认可靠性、精确度和更廉价的终端成本。
然而,北斗系统拥有的正是中国政府的鼎力支持。据中国媒体报道,2012年,中国中央军委曾敦促研究人员提高北斗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并称该系统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次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北斗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并未满足于该系统仅在国内应用,还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35颗静止和非静止轨道卫星,以实现覆盖全球的目标。据中国媒体去年报道,为在其他亚洲国家推广使用北斗,中国一直在免费提供民用服务。
波尔彼得称,由于担心美国“中断或减弱向中国提供的GPS信号,导致其精确制导武器‘失聪’”,北京希望降低对GPS的依赖。此外,提振北斗系统的背后亦有经济因素。到2020年,“中国的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希望北斗占据70%至80%的市场份额。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