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中国简报》7月17日文章,原题:打破西方垄断,中国军事创新结出果实 中国媒体近日称,中国已通过“打破”外国对军用机载计算机系统的垄断,向取得“自主保障”迈出重要一步。这对中国军工业的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中国因过度依赖外国进口技术、本土创新进步有限而备受批评。
据报道,经测试,这两款实时操作系统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目前已被中国军事国防系统采用。这不仅对解放军未来战斗力,也将对国际出口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国际军火出口市场,中国日益成为重要玩家。中企迄今仍缺少生产可匹敌俄美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的能力。尽管中国军工业研发主要集中于支持解放军及其采购需要,但也已打入一些亚洲和非洲的小型出口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特别是若能在发动机生产上与占优势的俄罗斯竞争。
过去60年来,中国鲜有“自主”创新产品。海外采购、合作生产和仿造,被证明是快速缩小战略差距的可靠方式和划算途径,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国内创新的诸多问题:效率低下、领导冗余、官僚机构重叠。但进口并不妨碍本土创新,近来的航空电子设备研发或许是中国自主生产的一个更大的质的转变的一部分。
过去20年来,中国对整个军工业基础进行了重大改革,结果产品质量突飞猛进,已在众多领域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对国防工业基础进行重组,合并为大型国企,力图在企业结构下提高生产率。此后经过几轮重组,出现了11个国家级军工集团,如今都接受统一管理。资金来源商业化更容易,也令中国公司能进行风险更大的研发并促进国内竞争。最后,军民产业的融合让军企在协作研发上迈出大步。
上世纪60年代与苏联分道扬镳令中国得出教训,过度依赖外国技术会令其在战略上处于弱势。那次分裂迫使中国发展逆向工程能力,但耗费了巨大时间成本。一直到70年代后期,北京才得以通过扩大外交接触,从英法获取先进军事技术。当代的出口限制(主要来自欧美),继续对中国引进现代技术构成重大阻碍。为取得竞争优势——不仅在战略意义上,也在经济舞台上,随着能力上的差距日渐缩小,中国企业会日益摆脱仿造,自主创新将逐渐成为中国战略的组成部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